第四四二章 礼尚往来(1 / 2)

“当然,我也知道百倍的数量可能稍微过分了一点。”

扶苏“好心”地加了这一句。

哪里是“稍微过分”?呼衍牙栾欲哭无泪。

这已经是超级、超级过分了好嘛?

呼衍牙栾委屈不已,表情如同一个被始乱终弃的孤苦妇孺,看得扶苏牙疼不已。

“这样吧,既然日后要做友好邻居,也就不好狮子大开口了。”扶苏微微一笑,做出了和蔼可亲的样子,“那就十倍好了,也不必讨价还价的了。”

十倍当然是比百倍要少了许多,但对匈奴而言,同样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担。

见呼衍牙栾面露难色,却又没有一口回绝,扶苏就知道,这个条件介于了冒顿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与他绝不能妥协的程度之间。

在派出使者之前,冒顿肯定会与呼衍牙栾做过深入交流,确定过可以接受的底线。

扶苏的话还没有说完。

“中原文化讲究礼尚往来。虽然匈奴入侵在前,我们只是防守反击,但毕竟日后要为近邻,若是匈奴肯进献礼物,我国自然也是会回礼的。”

所谓的“防守反击”自然是司马靳搞出来的借口罢了,双方都对此心知肚明。但形势比人强,扶苏说是防守反击,那便是防守反击了,呼衍牙栾甚至都没敢面露愤然。

而且他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扶苏所说的“礼尚往来”所吸引了。

看样子,大昭竟是打算有所回礼了?

只希望千万别是个什么口头上的回礼了。

“匈奴盛产良马与皮毛,但缺乏粮食和布匹丝绸,我的意思,在两国签订合约之后,可以在边界上开通几处互惠互利的市集,也能方便两国交流。”

呼衍牙栾眼睛都红了,嘴唇颤抖着道“若是贵国真的打算开通贸易集市,单于绝不会对礼物的数量有分毫不满!”

这一下,倒让扶苏有些诧异了。

他料想过匈奴会非常愿意开通外贸,并且会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他没有想过呼衍牙栾的反应会这么大。

看样子,他甚至可以不需要与冒顿商量,就可以代替对方达成这一项交易。

历史上,中原不是没有与匈奴开通过互市。

当然,那是匈奴用刀剑与铁蹄,强行逼迫汉朝开放了边界,展开了互市。

汉朝当然不愿意开展互市。

当时的思想观念普遍认为,贸易不能带来财富。天下间的财富就那么多,交易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普遍对于商人没有好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什么商人不讲信用,只崇尚利益。后半句没错,但前半句值得商榷。

商人应当是最希望大家都讲信用的人群了。

不讲信用,还怎么做生意?

说远了。

说回西汉的两国贸易。

汉朝是被逼着开放边境进行互市的,本身很不乐意。

体现在互市上,就是对边境的市集时而开启时而关闭。

具体来说,就是被打了就开启,过一段时间就关闭。

那匈奴肯定不愿意了。

你这不是玩儿呢?

我拎个刀过来你就骗我说咱俩好好的,我开通集市让你买东西。等我走了,你就把脸一撇,当签订的盟约都是废纸,说不互市就不互市了?

于是边境上的冲突就一直没停过。

其实在扶苏看来,这大可不必。

匈奴为什么在战胜汉朝之后威逼着对方想要开通互市?

因为他们的土地决定了生产食物太过困难,远不如采用耕种的中原物产丰富,而草原的气候决定了他们对酒水的依赖。

此外,对于盐的需求,更是决定了草原对于贸易的极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