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同书被捕后,平河县一直没有上任新的县令,衙门无首,可整个县内却出奇的安定和稳。
从州城下来,到处都有流民动乱,衙门要费尽心力的去镇压,才能稳住局面。
然而平河县即使经历了最严重的灾情,县官贪腐,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可三五成匪打家劫舍之事却一直不曾耳闻眼见。
相反,此处官府与百姓的关系极为良好。
彼此之间似乎拥有绝对的信任。
官府政令在此处畅通无阻,如从未经历过灾乱一般,处处充满祥和安定的气息。
越到这里,盛昭宁越是觉得诡异。
心中疑惑逐渐加深。
“这里的人好像对外来之人很是戒备。”盛昭宁道。
几人走在县内官道上,周边店铺早已大门紧锁,路上偶遇平河县百姓,无一例外的都用防备警觉的眼神看向她们。
魏珩四下扫了一眼道:“一会我们直接赶到县衙,调取沈同书的卷宗,宋邯和王淇二人走访民间,打探一下沈同书此人的声名。”
旁边的两个护卫拱手应“是”。
几人分头行动。
盛昭宁和魏珩加快速度,直朝县衙而去。
到了门口,魏珩先一步翻身下马,伸手扶了盛昭宁一下。
她瞧着伸过来的那只手,犹豫了片刻,试探性的牵了上去,被一阵轻柔的力道带下了马背。
手心温热的触感挥散不去,魏珩克制的收回手,盛昭宁也悄悄将手藏在了背后。
“走吧。”
“......嗯。”
二人一前一后,朝县衙走去。
到了门口,两个衙役拦住了去路。
“什么人,来衙门所为何事?”衙役例行盘问道。
盛昭宁将早就准备好的文书拿出来,“我们是都察院的,此次前来是奉太子殿下口谕,来调查沈同书一案。”
魏珩的身份不能轻易暴露,皇帝派下来的赈灾队伍中刚好有都察院的随行人员,正好可以借他们的身份一用。
衙役半信半疑的打开能证明二人身份的文书,再三确认后,才恭敬的将文书送回。
“二位大人,小人失礼了。”衙役躬身道。
“无妨,劳烦小哥通传一声,请主事之人一见。”
衙役踌躇半晌,看向他们的眼神虽没有一开始那般防备,却还透露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好,二位大人请先随小的移步厅前,小人这便去请县丞过来。”
县衙内部不大,从正门进来就是大堂,两侧是官差办事的官舍 ,后面另建有一座藏书阁,用来存放书籍和卷宗。
盛昭宁和魏珩坐在大堂,衙役回身去请县丞过来。
盛昭宁的目光在屋内巡视一圈,落在断了一截腿用旧书垫着的桌子和头顶几片露了天破瓦上时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的半垂下眼眸。
没一会儿的功夫,县丞匆匆赶来。
“下官平河县县丞李昌翰,见过二位大人。”
魏珩看了面前弯腰行礼的人一眼,道:“李大人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吧。”
县丞抬了抬头,恭敬道:“是。”
随后直起身子,挑了边上的一个位置坐下。
盛昭宁敏锐的察觉到他袖子下面的一个补丁,还有半掩在官服下一双破了口的布鞋。那身官袍已洗到发白,领口袖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略有些宽大,显然已经穿了很多年了。
魏珩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李大人对沈同书此人可还了解?”
来之前衙役就已经向他禀明了二人前来的目的,是以对这个问题他并不感到意外。
“下官之前与他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