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已至1352年九月。倚天的故事早已落幕,屠狮大会也已在少林寺圆满结束,张无忌与赵敏携手归隐。
而此时的苏星云,正忙于应对新占领区纷繁复杂的事务,无暇旁顾那些江湖纷争。湖北的局面虽已稳固,但湖南因人手不足,各项工作难以全面铺开,目前仅确认了当地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至于税收组织、工业品销售市场的管理,以及一系列国家层面控制地方的基础结构,尚未得到有效建立。
如今,共和政权也只能说是勉强控制了这些新占领的地区。要想真正实现稳定,还需视今年的秋收情况而定。因为只有当秋收过后,百姓们确信新政府能够保障他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能够安全带回家中,他们才会真正转变为共和的支持者。
然而,现阶段他们仅仅是支持者而已。在新占领地区,百姓们的家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幸运的是,这些地区皆是产粮丰富的区域,使得共和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够依靠税收实现平衡。若是在陕西、贵州这样的贫瘠之地,共和政府恐怕还需投入资金用于教育和水利建设。
苏星云在这个世界度过了多年,深刻领悟到一个真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粮食才是根本。粮食的本质,就是能源——唯一能为人体所吸收的能源。而人,正是共和当下最宝贵的生产力。一切物质财富,皆源于人类的创造。
尽管共和军在打击土豪、分配土地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些财富目前并无太大用处。或许将来国民创造的财富增多,国家可以利用这些财富来平衡经济。但目前,所有重工业均为国有,共和内部也已禁止了大宗粮食的私人交易。共和并未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国家命脉行业,而是将所有国家财富尽可能集中管理。因此,对于已经掌控了粮食、钢铁、煤炭这三大支柱产业的共和而言,手中握有大量金银并无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财富。
当然,若能利用这些金银从外国购买商品,情况则另当别论。但在当前世界,尚无其他文明能与共和进行粮食原材料贸易。若不计成本开辟欧洲航线,金银或许还能派上用场。但考虑到目前欧洲的生产力以及肆虐的黑死病,苏星云在抗生素研发完成之前,并不打算与欧洲接触。
吕宋大岛的开发,使得共和的目光投向南方,寻找新的粮食产地。随着第一批移民的开拓,加之方家军在福建和杭州的掠夺,以及广东何珍的起义,大量适应南洋气候的移民找到了归宿。
如今,许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民众开始将下南洋视为出路。共和在陆地上扩张时,还需与当地地主势力较量以争夺土地这一终极生产资料。而移民由于没有土地,自然不会出现反对共和的声音。作为无产者的他们,欣然接受了共和分配的土地,对他们而言,一百亩土地的上限并无实际意义。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眼前的三十亩土地上,先努力耕作这些土地,至于未来一百亩的上限,那是留给子孙后代成为富人后再考虑的问题。
这意味着共和在南洋的开拓政策并未遭遇任何内部阻力。不仅如此,这些移民对政府的服从性甚至超过了本土民众。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身处陌生环境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组织、团结互助。共和作为强大而慷慨的领导者,在这些移民心中自然拥有无上的威望。
在南洋开拓过程中,共和面临的内部阻力微乎其微,外部阻力也同样不大。真正的挑战来自疫病。目前,共和在医疗方面仍显匮乏。为此,共和在南洋实施了一项政策:一旦发现有移民曾是医生,将对其进行严格验证并高薪聘用。
如今,一名医生的薪资甚至超过了共和一个千户拓荒队队长的待遇。此外,南洋地区已将饮用开水纳入临时法律,青蒿也成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益于这些严格的防疫措施,移民们的发病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