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趁热打铁 拿下土地(1 / 3)

当华北的红巾军纷乱四起之际,共和军队悄然突袭了湖北,整个行动异常顺利。当两个师的部队抵达河南省淮南地区的信阳时,他们领取了预先准备好的重武器装备。随后,他们迅速南下,兵临随州城下。随州的守将是一位蒙古大贵族,他的家族在当地拥有巨大的利益,因此绝不可能向共和投降。当地的士绅阶层也团结在他的周围,准备顽强抵抗。

守军开始筹集资金和人手来加强城防,而共和并没有采取内外勾结的策略。此时,“革命”一词已经深深植根于共和军民的心中。革命意味着消灭那些制定不公平劳动成果分配规则的旧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同情和妥协的余地。共和不会接受旧有食利阶层的影响,也不会为了迅速取胜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共和清楚地认识到,对面的士绅阶层投奔自己并无益处,他们仍然要面临土地重新分配,因此从未期待过城池会轻易投降。于是,重型攻城炮开始轰击,口径一百五十毫米、弹重五十公斤的火炮发射攻城爆破弹。这些火炮虽不如当年的北平大炮那般恐怖,但胜在实用。

三门攻城炮将随州北部的城墙轰得破碎不堪,城门在第一轮炮击中就被摧毁。白天并未发动攻城战,到了夜晚,共和军队在机枪等火力掩护下,抬着梯子开始向残破的城墙发起进攻。与此同时,一排探照灯射向城头,强烈的光线扫过敌军,随后子弹紧随其后。这招是何峰的创意,想象一下夜间的强光刺眼,人类的本能反应是遮住眼睛,即便克服本能直面光线,视力也会大受影响,这在后世被视为光污染。

在十几个电弧探照灯的照射下,对方的弓箭手和火枪手几乎无法准确射击。守军在强光的刺激下瞳孔放大,躲在暗处的共和军难以被发现,而在共和军眼中,守军就像是舞台上被灯光照亮的演员,毫不留情地用子弹将他们逼退。这种利用光源掩护的战术,直到航母时代仍具效用,比如舰载机背光俯冲攻击敌舰。

探照灯这一装备在几年前的大都之战中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中原各方势力的目光。在将领们看来,有了它,就无需担心夜袭之忧。遗憾的是,共和并不出售这种装备,而其他势力又无法自行制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现在,共和将探照灯应用于进攻战中,效果显着。尽管一些领头的军官极力宣传这是人造之物,并非神迹,但随着城墙上士兵的溃退,关于“共和的天之助”的传言在整个城池中迅速传播开来。

这也怪不得那些士绅阶层,他们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研究从共和中流传出来的正统大道,未能真正将知识普及给大众。如今,他们又不得不依靠那些文盲且愚昧的底层劳动者组成的军队来抵抗共和军。共和军现在有多种方法让这些文盲军队相信自己得到了神助。

一场激烈的攻城战后,共和军以区区三十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胜利。随着太阳升起,他们将大炮架上了城墙,瞄准了那些最为奢华的宅邸猛烈射击。共和军并不打算陷入巷战的泥潭,尽管对面的守军已经吓破了胆,几乎失去了组织和战斗力,但仍有可能有不自量力的家族试图利用巷战来实现不可能的反败为胜。

在这关键时刻,共和军指挥官何峰认为,摧毁几座大宅的损失远比在巷战中牺牲几十名士兵要来得轻。实际上,这些在随州城中一贯作威作福的大家族,此刻早已无心抵抗,他们要么准备逃亡,要么考虑投降以保全性命。在炮火摧毁了几座民居之后,随州的城守派人出来投降。当共和军找到这名城守时,他正躲在被炮击过的豪宅地窖中瑟瑟发抖。

共和军占领随州后,彻底切断了湖北元军北撤的路线。八月十六日,两支进入荆襄地区的共和军已经基本清除了湖北平原上的其他势力。共和军闪电般的攻击速度和强大的攻城能力,让当时正在进行战斗的各方势力感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