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撕破脸之淮河之战(1 / 5)

此时统领元朝两省十三万讨伐军的是来自河南的贾敦熙。两年前,他在云南讨伐一个土司时表现出色,迅速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叛乱,战绩显赫。然而,现在共和势力竟公然反叛,元朝不再抱有以往投鼠忌器的顾虑。他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将江南地区摧毁,也要让反贼苏星云付出应有的代价。

元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淮河北岸排兵布阵。共合军这边也是严阵以待,全力以赴。苏星云麾下拥有众多战争经验丰富的军官,如何成、何峰、朱自筹等,他们此刻齐聚一堂。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商议,这些军官们一致决定要在这一战中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击溃敌军。

然而,战场上的现实是残酷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会轻易让你围歼的愚蠢敌人。面对这样的局势,共合军只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于是,他们决定派出大量精锐骑兵,对元军实施骚扰作战,以分散其兵力,打乱其部署,从而寻找战机,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场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在淮河两岸,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对决。

现在,淮北地区已经开始了一系列小规模的骑马射杀冲突。夜晚时分,元军大营中的贾敦熙看着骑兵的战损报告,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焦虑。

在靠近淮河的战场上,他们已经损失了两千名骑兵,而敌方的战损却低得惊人。具体有多低呢?他们的部队没有带回任何敌军的首级,至于手下报告的“力战突围斩敌数百,混乱中无法统计杀敌人数”的说法,贾督师选择了自动过滤。实际上,通过对生还的作战骑士的详细询问,他得知敌军使用的是一种类似突火枪的火器,这种武器威力巨大,而且只需一人操作。

由于对敌军的战术和装备了解不足,贾督师决定将部队驻扎在淮河北岸的颍上县。这一决策让共合军感到意外,他们原本希望这场战斗能够迅速结束。但现在,元军却停在了这里,不肯继续前进。

共合军的主力军队因此被长期牵制在这个地区,这不仅给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一旦江西、湖南、四川三地的元军有所行动,整个共合军的后续作战计划将会受到严重干扰。如果不能保证一个月后的战争所需的物资供应,那么原计划在京津地区的军事行动可能不得不推迟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共合军的高层开始重新评估战场形势,并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战略,以应对元军的这种拖延战术。同时,他们也加紧了对敌军火器的情报收集工作,希望能够找到对付这种强大火器的方法。战争的迷雾依然笼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双方都在为接下来的交锋做着准备。

在一群直肠子的军人中,他们对如何打赢战争的技术问题了如指掌,然而,当面对如何诱使犹豫不决的敌军南下时,这些年轻的军人却显得束手无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都与苏星云有着莫大的关系。苏星云向他们灌输的军事理念是正面交锋,直接攻打敌人,而对于古代那些谋略则不屑一顾。

事实上,苏星云所倡导的这种军事教育模式,与日本陆军大学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在权威之下培养出的盲目追随者,这也导致了学员们的思维变得僵化。不过,苏星云并非像日本陆军元老那样的顽固分子,他有着自知之明,因此,在面对他人的意见时,他还能保持虚心接受的态度。正当苏星云和共合军上下都为当前的这种战略僵局感到头疼不已时,王天柱——这个外贸组的组长,一个精明过人的人物——却想出了一个破局的方法。

在贾督师率领的元军与共合军隔着淮河对峙了三天之后,一些关于元军的流言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些流言版本众多,但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说贾督师的前锋部队在与共合军的交战中遭遇了惨败,现在因为畏惧敌人而不敢再向前推进;另一种则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