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北地耕织(1 / 2)

一品权相 晓阳高 2106 字 2022-09-02

父子讨论,杨爸对新军的要求显然不像杨继业那种标准,但也明白。太子府当真要训练军兵,不是那么容易的,几个方面的局限问题,都无法解决。

当然,如果太子刘静地位换了,那就是另一回事。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肯定要做准备,筹备好,等条件成熟后,立即开始组建并训练。

杨继业也表示了,只要太子府确实要实施编练新军,他可联络蛮族军那边,出一队教练,协助编练新军完全没有问题。

换一个话题,父子俩的谈话顺利一些。杨继业说,“父亲,经营北地,除了要有强力的军伍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些事情也可做的。

官衙的人,将辖区内的民壮组织起来,把荒地开垦,入冬开始种麦子,明春可种小米、高粱等。另外,荆蛮楚地那边有一些新作物,也可让人在北地试种,慢慢让这些作物适应北地的寒冷……”

“组建民壮耕种?”杨爸说。

“是的,以工代赈,这些人没吃的,只要官方运送一些米粮去北地,就可推进以工代赈之事,以后,耕种如常了,官衙管理,民壮也会听令与顺从。”

杨盛文不觉地点头,“以工代赈,确实是好办法。北地荒废的土地太多,哪怕逐年开垦,也要年才能够恢复到以前的耕种规模,这期间,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总比没做事要好。”杨继业笑着说,“这个事情,可责成户部的人去落实,与地方官衙考绩挂钩,吏部核查,奖惩分明,肯定能够比预想的要好。

父亲,不过这个事情也有不少漏洞,要先堵上才行。米粮运送,发放给北地民众,可不能在中间环节出事。一旦有贪腐,好事就变坏是了。”

杨爸对朝臣办事的习惯,是很熟知的,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过一会,杨爸突然说,“继业,你的事情我是不想多问,觉得你自己也有分寸。不过,你从外带回不少东西,来路可要正……”

“父亲的意思我明白,”杨继业点头说,“蛮族军在荆蛮楚地那边剿匪,缴获不少,到苏杭那边平定倭寇,缴获也丰厚。这些缴获,除了奖励军兵之外,我们在苏杭开粥场,开销也很大。招收苏杭的流民、孤儿、孤寡老人等,这些事情在苏杭都可查知的。苏杭知府大人对蛮族军所作,也是清楚。

父亲,征战打赢了,获利丰厚,远超想象。缴获的米粮、银钱、器物,都是有帐可查的。我虽说带一些回来,那也是我在这些征战中做出了努力,不然,何以服众?

蛮族军那边的事情,最初是巫家寨而已。去年六月六蛮族祭祖会上,朱成章、刘世博带去了重骑兵,准备突袭蛮族各部,要依据灭掉蛮族各部蛮主等人。是我和巫家兄弟,带着巫家寨的人,力抗朱成章等人,破坏了他们要逼反蛮族的计划,才让蛮族的人,愿意听从我们的训练……”

“哦,还有这样一回事?”

“我回京都来,朱成章和刘世博他们,肯定会有不少小动作,我说这个事情,也是要父亲心里有数,应对朱子善和刘伟等人才有分寸……”

“我知道了。”杨盛文多少有些释然,自家这个儿子,到底有多少事情还没说出来?短短的时间,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对于最为关键的不少事,杨继业自然不会对自家老爸说,免得吓到他。火枪兵的威力,超乎文朝所有人都观念;发展海贸,进军海外,也不是文朝人能够接受的。蛮族军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着一条路。

等儿子走出书房,杨盛文在纸上些了四个字:编练新军。随后,标注陈条:归属、后勤、兵源、军心。

放下笔,坐在书桌那,一时间想得有些发呆。

儿子才走出家门有多久?一年多一些,可如今他是什么样的见识?朝堂大臣们固然有不少人见识高深,文采好、学识厚重,但要谈到军国大事,有几个能够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