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过几日你便能上路了(2 / 3)

若说《论语》的解释,百年来有无数个版本,而孔子最有名的这几句话也被世人冠以各种名目,众说纷纭。

反倒阿志这种孩子理解的、最简单淳朴的解释,才称得上返璞归真。

余枝笑着道:“既然《论语》学的不错,我便问问你别的。《大学》里,人莫知……”

他拉长了语调,示意阿志接下去。

小男孩点点头,继续道:“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余枝点头:“你的断句没有问题,想来也是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阿志毫不犹豫地张口就来:“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也看不到自家庄稼和苗的丰硕。”

余枝笑着说:“字面上是这个意思,可是大宝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怎么自家的孩子,反倒看不见他的毛病;而自家的庄稼,又时时显得不那么茂盛呢?”

这个问题对于七岁多的孩子来说,显然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可是阿志早熟,很多事情他见过一次便能懂得道理。

四书里的内容,姚峰不可能每一句都给他讲过,很多都是他自己理解到的。

小男孩略一思索,便开口道:“阿娘总觉得我和弟弟妹妹是世上最听话最可爱的孩子,这个道理很容易懂——阿娘对我们满怀爱意,她看我们时,自然处处都好。”

余枝点头,认可了他前半句的理解。

阿志不太明白后面,却也试图解释了:“至于为什么农人总觉得自家的庄稼不够好……好与坏都是比较出来的,就像妹妹平时吃东西,总觉得我手上的要好吃些,明明都是一样的……”

阿思莫名被哥哥提起,疑惑地“啊?”了一声。

男孩迟疑了一下,不确定自己的比喻是否恰当。

余枝鼓励地看着阿志,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明明都是一样的,却觉得别人家的好,是一种不满足的心理。”

余枝这下是真的相信,阿志把四书里面前三本都学会了的。

他笑着点头道:“这句话若是放在《大学》文章里面去理解,便会简单很多。”

阿志想了想,双眼一亮:“对!这句话后面说‘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其实是在教导人们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

余枝见阿志的理解能力很强,又问他:“你解释的很不错,是自己看会的吗?”

阿志“嗯”了一声,又补充道:“舅舅也教了我。”

余枝心中一动——

他如今住着姚殊二哥的宅子,书房里也确实有不少书,在他翻看时,发现里面细细地做着注解,想来主人也是个爱看书之人。

“教你的人,是二舅舅姚晁?”

阿志却摇了摇头,咧嘴笑道:“二舅舅哪里有时间?是大舅舅教我们读书的,况且大舅舅温和又有耐心,是个很好的老师。”

余枝“唔”了一声,心中稍有失望——

听了姚殊对姚晁的评价和形容,他也住着人家的宅子,一直想找个机会见一见,或是更多的了解这位姚兄。

他神情稍有疑惑,多问了一句:“你大舅舅和二舅舅的学问哪个好?”

这可难住了阿志。

往日里一直都是姚峰教他们读书,姚晁回家时偶尔也会问问孩子们的学业,可若要在两个舅舅之间对比……

“我不知道,”阿志想了想,还是摇头说,“两个舅舅学问都不错。”

余枝同阿志说了这么半天的话,看他谈吐条理清晰,也格外有礼貌,心中对他喜爱不已。

他心中一动,便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阿志,若是让你小小年纪便出去求学,你阿爹阿娘是否会同意……”

话音未落,却听见门口传来脚步声,正好姚殊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