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是…”
“朱先生,这两位就不要介绍了。……贤伉俪的大名我早就闻名已久。”
伸出手,“朱老师好。”
“不敢,楚老师好。”朱霖同样回了她一个好。
到骆涛这儿,骆涛非常绅士同她握了手,媳妇在侧,怎么敢造次。
简单明了的问候一声,“您好。”
朱霖同她又寒暄了几句,她也非常识趣,“朱老,你们聊,我过会儿还要演出,就不陪三位了。”
朱先生很谦虚道:“您忙。”
骆涛夫妇都含笑相送。
待她走后,朱先生问:“怎么没把你家的珠树带来?”
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不过,听着这话骆涛心里还十分得劲儿。
“咳,您老的消息倒挺灵通的,昨儿晚上冯先生刚说,今儿您就得信儿。”
“这事,我就是不想知道都难,……”
他老人家说今儿一大早出门就有人告诉他这事了。
又跟骆涛夫妇语重心长说了几句,“孩子出名太早不是什么好事,《伤仲永》就是前车之鉴。……”
“您老教训的是,不瞒您说我们两口子对十月也没抱什么大的期望,就希望他和丫头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行。”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经历过沧桑的骆涛则属于另类,此生他就希望家人平安快乐就好。
至于对自己子女的成就,就一个标准不败家便是合格。
三人移步一个角落,骆涛又对朱先生抱怨道:“这事啊都要怪启先生,没事儿就爱夸奖个人。”
朱先生苦笑不得道:“你小子,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这事怎么也得让他老人家给画几副,不然我就天天登门烦他。”
“你啊还是别去了,这阵子他可被人烦坏了。”
骆涛今年工作的原因,就很少和老先生走动,对他们的情况也不怎么了解,便问道:“这话怎么说的?”
朱先生大笑,很有幸灾乐祸的嫌疑,听他这么一说骆涛两口子乐了。
“启老真幽默之人。”
说是前阵子有一官员,位子还不低,这人爱好书法,应该是仰慕启老。
就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去拜访他,一是想让这位书坛大家夸他几句,二也想向启老讨副字。
这位就很自信的打开自己的大作让众人欣赏,启老看后不以为然,就问旁人,“这位的字,有什么好字眼吗?”
没想到有人耳语道:“其母之也!”
启老听后大笑,道了一声:“好!”
这位还以为启老夸他的字好呢,脸上露出骄傲之色,好在跟他来的人中,有几分智慧,听出了周围的氛围不妙,便拉着这位走了。
不然还留下那乐子就更大了。
“现在的人也是,写字就好好写字,干嘛都想往书法上靠,真让人想不明白。”朱先生笑过很是鄙夷道。
“朱先生,这事听着一点都不新鲜,官大多都喜欢附庸风雅,就连那没上过几天学的有钱人,现在都有人研究起了《论语》。
您说他们是喜欢呢?还是猪八戒照眼镜,冒充文化人。”
现在这种现象还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没人喜欢“摆拍”。
商人读书学习那是好事,但要说去研究学问,要是没家世没资历,那就是……
后世的商人大多都喜欢收藏古董字画,看着都很有文化样子,实则他们中没几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那就更不要鉴定了。
他们的古董都是从拍卖会上拍来的,在这上面拍得的藏品,有几个是假的。
另外,他们收藏的东西,大多都是艺术品,收藏古董的数量很少。
他们都是利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