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十分愿意得到他人的赞赏每当做了一件自认为很棒、很值得夸耀的事情时,内心就会极度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肯定。哪怕这种夸奖不是来自言语上的表达,只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令人雀跃许久。而这种童年时期的精神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流转、岁月的更迭一直慢慢延续,深深扎根到体内,潜移默化地对我们每个长大的成人产生影响。比如,一个人买了一件新衣服,便会急于穿上身,最先会给最爱的或最在乎的人去评价,得到鼓励与夸赞后,又会给某个群体去展示,希望得到无数份的认同;一个人做了一件“破格”的举动,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依然忍不住在对与错之间犹豫挣扎,便会第一时间对能带给自己鼓励、支持的对象倾诉,以期待得到他的赞同。
不仅生活中是这样,工作中我们也是如此。作为苦逼乙方的我们希望在工作上得到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赞许,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无敌强大又能掌控我们“生死大权”牛气冲天的甲方。其实,我们要的并不多,可怜得只要对方丢过来那么一点点的表扬夸奖,感觉就能续航很久,瞬间转化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强动力。那种打鸡血的程度,有点像某广告的夸张推广“充电五分钟,刷剧一整夜”,但现实绝不是夸张好笑的段子,事实总是这么的残忍。
以上这些道理,在我作为一个民宿主之前是完全思考不到的,但当我的身份有所转换时,从一拨又一拨来去匆匆的客人身上,我仿佛一夜长大,渐渐懂得了。
海和瑾是一乐走后,我和小伙伴迎接到的后面两单客人。在他们入住期间,一切无恙,此处无甚可表。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俩拨客人都有些健忘也或许是走得太过匆忙,总之退房的时候,海留下了一件黑色卫衣,瑾则落下了一根充电线。东西虽然都不大,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品,但有些东西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大小,所以我们还是将它们小心保管,尽快联系物品的主人,看看是用快递还是怎么样的方式争取早日物归原主。
瑾说她的充电线有很多,这根留下给民宿;海则给了地址,感谢我们及时发现,希望尽快帮他寄回学校。在此后的沟通过程里,这两位客人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我们小家的喜爱超级喜欢这里的惬意与温馨,感觉像回家一样,每一处的物品用起来都很顺手,处处体现了房东的贴心,周围吃喝玩乐的当地推荐也很值得尝试……也许是口头表达得太多,导致海和瑾在书写入住评价时,虽然都给了五星好评,却只有寥寥数字的评语。看着屏幕上那几句简单的话语——“房东很好,还会再来哦”、“小家很温馨,很不错的入住体验”。
突然,我的心里就有一点小小的失落,感觉像小时候老师单独把你叫到办公室告诉你,这次作文写得非常不错,哪里哪里用词恰当,哪里哪里是精彩语句,但下发作文本的时候却发现,上面只有老师标出的几条红色波浪线以及很好两个大字。是不是又要有人说我矫情?对的,这种时候,我就是要这么不知足的矫情,希望一颗真心能得到足够多的回应,希望每一个入住arrival且体验不错的房客们,能够把在这里感受到的美好,统统书写在民宿的评价反馈中,让所有人都看得到我们的小家是如此与众不同。大概这种接近变态的心境只有作为老母亲的人才能懂得吧,不管你的孩子是怎样的,都想尽一切力量去爱着护着他,更何况他是真的很不错。
有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接待入住的房客是一个歪果仁,他感受到了民宿的用心同时又受到了民宿主的帮助,那么他肯定会毫不吝啬地去表达对你的感激,对房间的喜爱,用特别让人不好意思却又很直白真诚的话语去夸赞表扬你,就要你扎扎实实地知道他的喜欢。可惜,从小被教育要内敛、含蓄的国人通常是不怎么会在公开场合表达心中的赏识与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