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表情管理松懈了许多。
扶苏稍稍摸了摸几日来长得飞快的胡茬,无奈笑道“这是自然。如此奸宦刁竖在王上身侧弄权,真让人无可奈何。”
“在太子看来是刁竖弄权,但在王上眼里,却是不可或缺的。”
李清说得没错。
古代宫廷中,太监的作用,受到掌管了古代舆论的士人所影响,远为人所低估了。
在先秦,以及秦汉时代(只以这两朝论),宦官,作为一个平衡外戚、清流的势力,是权力架构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由一个天生的政治天才,刘邦,为他的后人所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三角平衡实在是太精妙了。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汉帝国时期,无论身居皇位的皇帝是如何低能,但只要没有强大到造成广泛动乱的天灾,这个帝国都能正常运转下去,而且皇帝甚至不用担忧被完全架空。
作为沟通理论上的最高权力者——皇帝,与宫外实质性权力者(往往是大将军)的重要桥梁,宦官们是皇帝对抗官僚体系来掌握权力的重要盟友。
这些“三无”——无下体、无妻子、无子嗣——人员权力,乃至生命的唯一保护就来自皇帝本人,因此相比于在各个程度上都想要限制皇权的官僚或者外戚,他们对皇帝的忠诚才是最高的。
因而,任何一个实际的最高权力者——皇帝或者太后,如果想要获得独立的政治自由,势必就要依赖于宦官。
在宦官们的努力下,即便窦氏、梁氏、阴氏这些外戚力量如何强大,皇帝都没有彻底沦为傀儡的危险。
但如果宦官失去力量,或者在斗争中落败,那么作为宦官的保护人,同样也是被保护人的皇帝,就会很容易沦落为大将军,以及他的盟友,职业官僚们的傀儡。
人们在谈起东汉末年政治崩溃之时,总会将罪过全部归结到以“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身上,然而,这显然是受到前文所提,掌管舆论的士人们的误导。
人们普遍认为,是十常侍等人的贪污腐败,导致了政治的污浊,而党锢之祸更是给了他们攻击的口实。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真正导致东汉末年政治体制崩溃(我们在这里不谈王朝整个崩溃的原因而只论政治层面)的,正是在少帝时期,对两千余名宦官的屠杀。
宦官这一重要政治体的一扫而空,非但没有达成让东汉政治清明的初衷,反而使得权力天平完全失衡,皇帝最终只能沦为了傀儡,而没有力量去反抗权臣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需要依赖于太监的,都是些能力低下、久居深宫的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始皇帝应该不会需要他们。
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错得很离谱。
始皇帝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皇帝。
但他并不是第一位君主。
事实上,大昭,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国祚了。
而始皇帝,在事实上,同样是一位久居深宫的国王。
虽然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识人眼光,始皇帝都是扶苏所见过的第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样是血肉之躯的他,就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掌控这么大的一个帝国。
始皇帝依然需要宦官,而且是能力极强的宦官。
看看宦官们需要平衡的,被王上招揽到身边的这些人吧。
李斯、王翦、白起、甘茂、王绾,甚至他太子扶苏,要制衡这些天之骄子,哪里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
整个宫廷从上到下细细数,也就只有赵高一人。
这才是王上要保下赵高的最重要的原因。
没有赵高,宫廷内外的权力平衡就将被破坏,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王上本人。
扶苏毕竟也是在权力中心浸淫了多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