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扶苏为蜀中的救灾工作忙得外焦里嫩之时,咸阳的一封邸报送到了成都的郡守府。
在与胡亥等人见过面后,在胡亥的建议下,扶苏一众搬进了郡守府中,而胡亥本人则很识相地搬了出去,没有留下来碍眼。
面对胡亥的建议,连续劳累的多日的扶苏没有过多坚持,就搬进了明显舒适了许多的郡守府中。
虽然受到地震的影响,郡守府中也有许多房屋受到了摧毁,但至少,这里有一张没有湿气,且温暖柔软的床榻。
窗外,依然是乌云低垂,大雨倾盆。
天空的大洞似乎没有女娲的帮忙,大有永远都补不上的意思。
不过关上窗子,这点雨声影响不了疲惫已极的扶苏享受一晚好眠。
一夜无梦,扶苏睡得格外舒爽,只觉得透入骨髓的阴冷也少了几分。
只可惜,好不容易睡了了囫囵觉的扶苏刚觉得神清气爽没多久,心情就为邸报中的内容重又低沉了下去。
“中书府令赵高,因识人不明,贬为中谒者令。”
中谒者令,主管中谒者。而中谒者则是掌宾赞奏事,即位天子传达百官奏疏的近侍,同样是王上身边的重要人物。
从太监最高职位的中书府令一路撸到了中谒者令,看似是连降三级一般的惩罚,但实际上,赵高显然仍在王上的近处,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贬损。
众所周知,太监唯一的权力来源就是他们所侍奉的王上。
因此,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太监权势大小的,从来都不是他们实际上所领的官职如何,而是看是否能够时常见到王上。
所谓简在帝心,不过如此。
可以想见的是,大概要不了多久,王上随便找个由头,就能将时常在眼前晃悠的赵高重新提回高位。
事已至此,多想无用,扶苏一边吃着早膳,一边问着刚从咸阳处理完遗留的政务而来的李清道“子茂可知,替代赵高中书府令一职的,是何人?”
李清也正在吃饭,听闻太子问话,赶忙放下了餐具,“诏令中未有提及,邸报中也没说,应该是暂时空缺。”
“你吃着说,不必拘谨。”
“唯。”
虽然嘴上答应了,但李清仍是擦了擦嘴,保持着恭谨的姿势。
对方性格如此,扶苏劝了一句便也不再多说,只冷笑道“果然这次阎乐之事的后果,都被赵高那一跪给抵消了大半。”
连过渡期的中书府令都不设置,那么本就掌管奏疏的中谒者令更是可以完全替代了中书府令的作用。
只要奏疏之权还在,其他失去的比如掌管王室车马、膳食等杂物的权力,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且王上故意将中书府令空缺出来,所有人都看得出这个位置其实还是给赵高留的。
或许赵高重回中书府令的时间,会比扶苏预期的还要早。
李清当然知道太子为何冷笑,“毕竟是跟随王上从质子于赵,风风雨雨一路走到今天的老人了。王上念旧,保了他一次,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归理解,就是有些不忿而已。
无数人的枉死,就只让赵高暂时降职,而且权力却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果然就如老师所说,大昭法度唯一的黑洞,就在权力的最高层。
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扰,果然远比之前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从根本伤,大昭毕竟是个封建主义的国家,即便昭律有着超出时代的先进性,但这并无法意味着大昭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顶多,可以算个有法制的国家而已。
“看太子的样子,似乎对此颇有不满。”李清请人撤掉他面前的饭食,对面色不快的太子问道。
有这么明显吗?
看来在成为太子之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