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妧到卤香坊这边的时候,杨氏也在。
见到季妧,她明显不甚自在。还是季妧叫了声大伯娘,主动与她搭话。
“大丫二丫没跟你一起?”
“没、没……她俩在家带三丫,我、我过来看看,看看有啥要帮忙的……”
杨氏这话带着点苦味。
也难怪,大房一家,除了她和三个孩子,如今人人都有正当事要干。
季明方进了学堂,日日精神饱满奋发向上。
季雪兰就更不用说了,如今管着整个百味坊,手下近百十号人,风光又体面。
至于曾经“下岗”的季连松,在督建完作坊之后,便被季妧安排去做了三个作坊的出货管理,不算是肥差,但至关重要。
季妧这么做倒不是因为他是自己大伯,事实上,她在尽量避免季氏味业成为家族式作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比起外人,“亲人”相对来说还是要更可信一点。
季妧原想让季连松去负责原料采购,但采购这块需要灵活应变,尤其价格方面,涨跌虽然不大,偶尔也会有所变动。季连松的性格憨厚到愚直的地步,季妧给价多少他就咬死了多少,多一文都不行。放心是让人放心了,有时也挺头疼。
季妧综合考虑了一下,就将原料采购这块移交给了史勇和高婶子的男人,把季连松调去做了出货管理,还让旺婶子的大儿子起给他做了助手。
出货这块要的就是认死理的精神,见单发货,签单上写的数量是多少就发多少。这活儿最适合季连松不过,他很快适应下来,并且做的一身劲头。
每天早上,爷仨吃过饭就出门,各奔各的方向,各忙各的工作。独留杨氏在家,喂完满院子鸡鸭鹅,再喂喂后院的猪,旁的也就没事干了。
按说以往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觉着有啥不对。女人嘛,还不就屋里屋外这点事?
但自打三个作坊起来,并且开始对外招人,一切就都变了。
若招的是男工倒也罢了,毕竟爷们挣钱天经地义。偏偏作坊里的活计大都需要耐心细致,所以招的还是女工居多。
杨氏以往到村里站站,尚能碰到几个说说话的,如今满村晃悠一遍也见不到什么人——都去作坊做工了。
到了中午吃饭时候也见不到。
怕外村人来回跑不方便、且耽误时候,三个作坊里现如今建的都有小食堂,大家到了饭点直接端着碗去打饭,都不用往家跑了。
只有傍晚散工时候村里才最热闹。
作坊大门打开,一阵一阵的人从里面出来,成群,说说笑笑。杨氏看在眼里,也说不出心里是种什么感觉。
其实她不爱串门,也不爱跟人唠嗑,村里有人没人,对她来说没啥影响。
但看着往日那些如她一般围着锅台转的妇人,如今每个都扬眉吐气的那种精气神,开口闭口聊的都是作坊里的活计,要么就是上个月领了多少工钱,打算给家里置办些什么、给自己添置些什么……她总有些不是滋味,即便家里日子越过越好,还是觉得矮了人家一头。
杨氏琢磨了好几天,便去找季雪兰商议——她也想进作坊做事。
百味坊是女儿说了算,给她安排个位置并不算啥难事。谁承想,季雪兰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
杨氏以为她是怕季妧说道,就提出走一趟面试流程,实在不行,把她安排进小食堂做饭也行。
季雪兰还是不同意。
她耐着性子跟杨氏解释,自己只有百味坊的管理权,并没有人事任免权,招谁辞谁,她说了都不算。
可这话在杨氏看来都是借口。
她甚至觉得季雪兰是故意的,就为了把她绑在家里看孩子。
实际上大丫二丫懂事的很,姐妹俩带着三丫,捡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