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电影的起源地。
早期的时候,整个欧洲的电影人都希望到法国来学习电影,只可惜后面跟不上时代、观众市场,逐渐的没落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还存在一定的底蕴。
较为直观的影响就是法国电影总是带着一股文艺味,连带着观众对电影的欣赏也不总是计较单纯的花费问题。
有没有大场面,有没有什么爽点、高潮都不会很在乎。
看看过往的法国票房卖座的电影就知道了。
除了更对观众胃口的好莱坞大片,也不缺乏不那么流于形式的电影。
换句话说,拍得好的文艺电影在法国很有市场,比如《天使爱美丽》、《两小无猜》、《放牛班的春天》,在其他地方基本卖不出什么票房,但在法国却是经常霸占票房榜首,一度碾压同期的好莱坞电影。
拿《无法触碰》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需要过多、深度的解读,观众用脚投票就把这部优质影片送上了榜首。
看过的人九成九都觉得不错,从而影响更多没看的人去看。
而且,观众在观影调查中的评价也很有趣——
有称赞配乐的,说是配合镜头有满满的画面美感;
有称赞剧情的,说很有生活气息,看着轻松;
也有说电影里德瑞斯和菲利普那种忘年之交,很是向往的。
总之,电影有趣、能满足观影需求、缓解精神压力,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不去看呢,更应该多看几遍才对
欧罗巴影业大楼。
吕克贝松一早起来,心情就很不错。
昨晚上,有关《无法触碰》公映首日的市场数据也出来了。
长长的一大串的院线上座统计以及观众口碑情况,让吕克贝松享受其中。
当然,要是这部电影是自家制片厂独立出品的就更好了
办公室里。
吕克贝松手里拿着报表,他的对面坐着一个中年白人——他的合伙人皮埃尔。
皮埃尔算是欧罗巴影业走到今天的第二大功臣。
想当初,欧罗巴影业能顺利成立、制作公司厂牌的第一部独立电影,他都出力甚多。
而且,要没有他,吕克贝松也不会想着出来单干。
可以说,吕克贝松一开始只是梦想着当个导演、被观众认可的导演,慢慢在圈内闯出头后,想的也不过是更好的拍电影、拍更出色的电影。
直到皮埃尔找到他,再拉来几个金主,这才成立了欧罗巴影业。
这种态势之下,公司才慢慢成了气候
眼界这东西有时候毫无用处,有时候却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吕克贝松不再以一个导演的身份看待影片市场,他的拍摄理念也在慢慢改变。
谁又知道,他从前也被赞为新浪潮新锐导演呢。
可是现在,他又经常被圈内前辈批为世俗味太浓,要钻到钱眼里
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导演。
故而他的制片厂对于导演,尤其是新人导演,极其礼遇,甚至主动帮扶——这货经常给其他导演写剧本,为的就是多培养几个人才。
不过今日,他要跟老友皮埃尔商量的,是《无法触碰》的发行事宜。
昨夜,三家制片厂都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信息——《无法触碰》首日加提前场收获了3980万欧元,是今年首映成绩最好的法国电影。
“他的号召力还是强啊,电影又能拍得被大部分观众接受。”
吕克贝松望向皮埃尔,感叹着。
当然,话语里的酸味被皮埃尔自动过滤了。
毕竟,这样的成绩对一个导演来说,实在太心动了。谁不想自己拍得电影能有如此出色的成绩?更别提口碑还好,观众评价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