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2 / 3)

“是的,我们接触到的三家公司中层职员,都表示他们公司的职员数量已经足够,不需要多余的实习生。”

“会不会因为我们华人的身份,这些德国公使对我们抱有偏见?”

“偏见肯定有,不过我在询问十多名德国公司职员后,发现大部分公司的情况确实与那些中层公司职员所说的差不多,很多公司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买家,一些公司因为利益受损,已经解雇了二十分之一的员工。”

史锦庸解释道。

“那怎么办?能够去德国公使实习的人只有不到二百人,难道剩下的五百多名同学不管了吗?”

“德国今年的经济好像有些不景气,光是靠我们留学生本身的力量,很难为所有同学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不如我们向驻德国公使馆求助,请求胡公使帮助我们联系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公司。”

谭耀勋建议道。

“到工厂实习是为了更好报效国家,胡大人应该会为我们想办法的。”

史锦庸、曹吉福等人点点头,都认为谭耀勋的建议可行。

“行,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由我和铭钟兄先去拜会胡公使,等到事情办完后,再和同学们商量后续的实习安排。”

“我们没有意见,谭兄、潘兄快去快回。”…………

汉国驻德国公使馆,正式转正为驻德国公使不到一年的胡敬德坐在办公桌前,不时抬起头看向墙壁上的钟表。

胡亚德是汉国外交部总长胡亚基三子,生于1848年,时年35岁。

出身汉国功勋家族后代,正值一个官员年富力强的黄金期阶段,胡亚德自1880年赶赴德国就任驻德国副使一职后,一直兢兢业业,生怕任职期间出了差错,耽误了国家外交发展大局,同时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有没有收到腓特烈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

胡敬德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对身边的助手询问道。

“还没有收到,如果接收到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电报室会按照公使您下达的指示,第一时间转到办公室。”

“你再去催促一遍,让电报室认真核实,不要贻误了时间。”

“是,公使阁下。”

助手感受到胡敬德焦急的情绪,没有说出半句抱怨,忠实得执行着对方下达的指令。

等待的时间枯燥而又漫长,一个小时后,电报室终于接收到一封发自德国皇宫电报。

“公使阁下,腓特烈皇储回电,经过皇储殿下、太子妃殿下的干预和劝说,伏尔铿造船厂松了口,答应派遣船舶专家和技工,在本土新京造船厂协助我们的技术人员建造两艘3500吨级装甲巡洋舰!”

经过胡敬德允许,助手迫不及待得将电报上的内容说出来。

“还有呢?德国人愿意向我们开放、授权装甲巡洋舰的相关技术了吗?”

“除作为动力装置的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需要本土用掌握的三级膨胀式蒸汽发动机技术来交换,伏尔铿造船厂愿意向本土转让圆式燃煤锅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舰用70千瓦规格发电机、150毫米口径舰炮等装甲战舰核心技术。”

“德国人在305毫米舰炮的技术授权问题上还是没有松口?”

“腓特烈皇储殿下委婉的解释,305毫米主炮是德意志的核心技术,不会对外扩散。”

“火炮口径越大,对膛线压力越大,火炮寿命也越短,305毫米火炮差不多是当前最大口径的舰炮,想让德国人把技术授权给本土,确实还需要更多努力与准备。”

汉国政府的目的是说服德国方面同意在本土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胡敬德动用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的关系,让伏尔铿造船厂让步,答应开放、授权与军舰建造、配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