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授,辛苦你了!”
控制室内,陈舟看向身旁的高结,第一次这么说。
“应该的。”
高结微微偏头,看着陈舟,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相较于这次短基线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其它的各项准备工作。
高结十分的清楚,陈舟是将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交给了他。
整个物理学界所公认的,下一代加速器中微子实验,将致力于中微子流强,以及探测器的体积和性能。
从而研究中微子质量顺序、寻找新型中微子,以及轻子c破坏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因素,至少能够占到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舟对高结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考虑。
于高结而言,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完成,陈舟所布置的这个任务,他自己也是十分满足的。
陈舟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
收回目光,陈舟开始看向,正在做着最后检查的,课题小组的研究人员们。
克罗斯此时走到陈舟身边,轻声说道“大概还需要十分钟,最后的检查,可以完成。”
“嗯。”陈舟淡淡应了一声。
在观察着最后检查工作的同时,陈舟的脑海里,也开始回忆着,整个研究中,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
如果没有的话,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有的话,那就及时做出调整,加以完善。
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学界,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只不过,因为中微子的特性,在研究中微子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其它类型的实验。
但在陈舟的看法中,粒子加速器始终是最有效的,一个实验工具。
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流,具有能量高、流强大、方向性好等特点。
对于中微子这种,人们还不是太了解的粒子来说,是非常适用于去研究它们的。
像是传统的,用于产生中微子束流的装置。
就是由质子束流、靶、聚焦管道、衰变通道、垃圾站五部分组成。
其中,质子束流正是来自粒子加速器。
质子撞击的“靶”,通常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等。
用以抵抗高功率束流,带来的巨大的热量。
碰撞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带电介子,通过一个加磁场的聚焦管道,变成同一个方向。
聚焦管道通常就设计成牛角的形状,使得不同横向动量的粒子,都能够得到聚焦。
而改变磁场方向,就可以按需挑选出,带正电或带负电的介子。
聚焦后的介子,在数百米长的衰变通道中,就会产生中微子或它的反粒子。
最后,尚未衰变的介子,跟其他除中微子以外的衰变产物,一起被传送到厚重的垃圾站中,被吸收,避免造成放射性的污染。
从这个装置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也可以看出,探测器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
而陈舟他们,此次便是采用短基线加速器,进行中微子实验。
基线指的就是,中微子飞行的距离。
在发现μ中微子之后,世界各地建造了多条加速器中微子束流。
并将中微子探测器,放置在距离束流很近的地方,通常相隔只有几十米,用于研究中微子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也就是短基线中微子实验。
说起来,这些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在最初是为了标准模型服务的。
在标准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它们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观测到加速器μ子与强子或电子,通过“中性流”发生弱相互作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