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发生的事情,姜暖一无所知。
家里少了两个丫头,对黄家并没有多少影响,天刚亮,就开始一天的劳作。
一上午忙忙碌碌不停,坐上牛车的那刻,才有喘息的时间。
到官道时,姜暖发现人数比之前多了两成,不仅有壮劳力,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汉子也加了进来。
翌日,人变得更多,村里一些健壮的妇人也过来干活,她们抗不动麻袋,就两人抬。
第三天,多了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儿。
第四天,村里半大的娃娃也加了进来。
第五天,吃奶的娃娃都来了这边。
于是,路过的人会看到这副奇怪的画面路旁的棚子里,铺着各种棉衣,大娃娃抱着小娃娃,一眨不眨地看着前方的锅。
没错,就是锅。
灶台终是搭了。
不搭不行。
人越来越多,近三百口人的饭菜,已经不是黄家能够承受的。
不得已,只能在旁边搭灶做饭,为此,姜暖还花了四两银子,买了两个煮人都没问题的大铁锅。
黄家口九成的人都来官道干活,效率蹭蹭的往上升,饭量也成几何倍的增长,每天的食材都能装满一牛车。
天天各种米面肉油,若不是每天买菜都有两三个壮汉跟着,姜暖都怀疑会不会遇到打劫的。
“丫丫,”黄大嫂一脸笑容走过来,“看样子,明儿就能完工。”
“幸好要完工,”谢氏小声嘀咕,“再吃下去,家底都要掏空了。”
一天二银子砸进去,连水花也没看一个。
他们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褥羊毛也不是这样褥的。
“娇娇,”姜暖安抚,“咱们家还兜得住,别怕。”
不排除某些人偷奸耍滑,大部分人干活都非常卖力,孩子也省事,给几颗糖就能坐一天不哭不闹。
“他们就是冲着肉来的,”谢氏撇撇嘴,“你看哪个村跟咱们一样,拖家带口来上工。”
想想一天天消耗的粮食,谢氏就觉得肉疼。
当初家里熬野菜汤填肚子的时候,也没有哪家送一粒米过来,现在倒是厚着脸皮占便宜。
“不能这样说,”姜暖摇头,“她们并没有白吃白喝,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能干活的都在干活,不能干活的也都帮忙做饭,这已经出乎姜暖的预料。
家家条件都不好,想吃口肉能理解,用自己的劳动去换而不是张着嘴等吃,这就够了。
“不管咋样我都心疼粮食,”谢氏撇撇嘴,“这几天吃掉的粮食,都够咱家吃一年了。”
“其实不用准备太好的,”黄大嫂开口,“肉里可以多加点萝卜,饭可以换成稀得,这顿顿白米饭大肥肉,比过年都好,确实消耗太大。”
“也就这一两天,”姜暖并不在意,“等河道修好,就不会再往里面搭东西了。”
大头都花了,何必在乎这些。
“是啊,要完工了,”谢氏唏嘘道,“不知不觉,已经快一个月,时间过得好快,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不舍得。”
“这话说得,”姜暖笑了,“不用干活还不好,有啥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