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1 / 5)

你体内那股子“郁气”,就像是周末宅在家里太久,没出门透透气的感觉,整个人闷得慌,对吧?这时候,咱们就得想办法给它“折”一折,也就是疏导疏导,别让这股子闷气在体内捣乱。怎么疏导呢?得从源头上找方法,那就是“资其化源”,说白了,就是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让它自己有能力去化解这些不愉快。再“赞其运气”,就像是给身体加油打气,让它运转得更顺畅,不让那些邪门歪道的病气占了上风。

说到具体做法,咱们得跟着大自然的节奏来。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性。在“岁宜”这一块儿,老祖宗告诉我们,春天呢,万物复苏,得用点儿“辛”味的东西来调调上面的肺和呼吸道,比如吃点儿姜、葱这些,让身体从上到下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到了秋冬,天气凉了,就得用“咸”味的食物来照顾下焦,比如海带、紫菜这些,帮助肾脏和肠道排排毒,暖暖身子。

但记住啊,火大的季节,比如夏天,咱们得“畏火之气,无妄犯之”,别没事找事,吃一堆上火的东西,否则,嘿嘿,到时候脸上长痘,嘴里长泡,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再来说说饮食上的“四气”原则——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这话听起来绕口,其实意思很简单:如果你住在热得要命的地方,那就别再吃那些热腾腾、火辣辣的食物了,得找点儿清凉解暑的;相反,在冷得直哆嗦的地方,也别再贪恋那些冰冷寒凉的食物了,不然,身体可受不了这双重打击!吃东西也得讲究个平衡,对吧?

当然啦,有时候,咱们的身体还会玩点儿“假动作”,比如明明是寒性体质,却偏偏喜欢吃冰淇淋,这就是“有假反常”。遇到这种情况,咱们也别急着指责身体,得慢慢引导,找到真正的需求,调和阴阳,让身体回归正轨。

感到胸闷气郁时,不妨揉揉“膻中穴”(就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这可是个“开心穴”,按一按,心情立马好起来,郁气也就跟着散了。还有“足三里”(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约三寸的地方),这可是个万能穴,常按能提高免疫力,调理脾胃,简直是身体的小太阳!

黄帝说:“好嘞,您这一番话,简直是包罗万象,说尽了天地间的奥秘啊!不过,我还是想再问问,咱们怎么验证您说的这些自然现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呢?总不能光靠嘴上说说吧?”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陛下这问题问得,真是明察秋毫,一针见血啊!咱们说的这‘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它们在天地间可都是有规律地走来走去的,就像上班族打卡一样,什么时候该到哪个位置,那是丝毫不差的。所以啊,咱们要想观察它们的动静,就得挑个黄道吉日,比如每年的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这时候天地间的气息最纯净,咱们抬头望望天,低头瞅瞅地,瞅瞅这六气都在哪儿溜达呢,心里就有数了。”

“再比如说吧,要是今年的气候特别给力,能量满满,那六气中的某个家伙就会提前报到,咱们称之为‘运有余’。反过来,要是气候疲软,能量不足,那它们就会姗姗来迟,这就是‘运不及’。这就像咱们过年发红包,有钱人多发点,红包早早就飞来了;没钱的,可能得拖到元宵节才勉强挤出个笑脸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气的常态嘛。”

“当然了,也有那么几年,气候刚刚好,既不过分热情,也不冷漠疏离,咱们就叫它‘正岁’。这时候,六气就像守时的朋友,不早不晚,刚好在约定的时间出现,多和谐啊!”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说:“哎呀,您这一解释,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不过,咱们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这六气变化,在人体上又会怎么体现呢?总不能只是看看天象就算了吧?”

岐伯点点头,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