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展地异常顺利。郑童生这边托人相看,孙家立即答应。
苏氏笑容满面地说:“当家,郑家好啊,比夏家还好,我们家的立夏嫁过去,肯定让别人羡慕。”
孙伯民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想都不敢想跟郑童生家结亲呢。
如今要结亲了,受宠若惊,乐呵呵地说:“郑童生可是十里八乡的读书人,家里住大青砖房子,还有几十亩地。”
心里想着立夏是嫁给大儿子,也就是大儿媳,就算分家了,也是占大头的。
苏氏得意地说:“何止这些,县里还有房子呢。何况夏家父子还在县里干活,不像我们耕田呢。立夏嫁过去不用耕田,命多好啊。”
心里想着立夏嫁到郑家比谷雨嫁到夏家还好。
夏家虽然是住在县里,但还属于农民,家里的田地,夏家人可要下地干活的,谷雨自然也会去。
郑家就不一样了,读书人,请人干活,郑家女人哪里用得着耕田。
苏氏恨不得跳过相看,直接成亲了。
黄氏对郑家也非常满意,郑家大孙子不了解,但对郑童生和宋氏却非常了解。
十里八乡的,有点丑事立即传出来,这么多年,郑家的风评非常好,更不用说家里的孙子在郑氏学堂读书,对郑家更加了解了。
笑着说:“既然相看,就准备好,给立夏弄身好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
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
郑童生提出的相看,并不是上次谷雨去府城的相看。
这次是两方熟人相看,其实婚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之所以还要相看,是为了让两个孩子相互看一眼,大概了解对方长什么样子。
在村里,真得不会盲婚盲嫁,得让两个孩子成亲前对一下眼。
所以立夏什么样子,郑家早就告诉大孙子郑弘远了。
至于郑弘远什么样子,孙伯民和孙山倒是见过,于是两人也把情况告诉立夏。
约定时间偶遇,实际相看后,第二天郑家和孙家就定下来了。
郑宏远20岁了,立夏17岁,郑家当然希望立即成婚。
孙伯民,苏氏,黄氏倒是没什么意见。
但立夏却说要再过一年。
一来家里的盆栽是她弄的,一时半会离不开。二来大姐谷雨也是18岁才成婚的,所以跟着谷雨走,18岁成亲也不迟。
郑童生倒是阔达,再急也不急一年半载,于是答应了。
既然一家之主答应了,郑家其他人也没有意见。
孙伯民和苏氏想了一下,家里的盆栽的确离不开立夏,于是也不骂立夏自作主张,推迟婚事了。
如今立夏已经18岁了,算得上老姑娘了。
郑家那边也心急,两家人一合计,也不等最适合嫁娶的秋收后成亲,直接选了个好日子,早早成亲,早早抱孙。
孙山在订婚前也问过二姐谷雨的意见,立夏比谷雨胆大。
直话直说:“郑家挺好的,有田有屋,县里还有房。郑夫子是夫子,受人尊重。郑伯父和郑弘远在县里干活,有营生。
我嫁过去还不用干地里的活,比村里的其他姑娘好太多了,甚至比大姐还好,我已经很满足了。”
又对孙山说:“山子,我知道自己的根底,所以嫁给郑家,已经算得上烧高香了,在家里还要去田里干活,在郑家只需要干家务活,我觉得非常好。”
孙山赞赏地说:“二姐,你喜欢就行,我会支持你的。”
立夏真得是人间清醒,不高攀,不低嫁,刚刚好就行。
至于对郑弘远的喜欢,一点也不重要,只要看得过眼,过得去就行。
在这里,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