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解决软件问题(1 / 2)

理清了系统任务的研究方向后,秦云开始着手相对简单的软件方面的研究。

作为蓝星目前的顶端战力之一,秦云对于直接拿出系统的资料已经不再和以前一样小心翼翼。

像之前拿出行星级合金的技术就没有太多顾忌。

秦云先是花重金招募了一些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大牛组成了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的团队。

对此其他人虽有疑惑,却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至于团队成立后,研究些什么,秦云有好好考虑过。

早在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G. Weinbaum)在他的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提出了一个虚构的虚拟模型,描述了一种可以让用户借助全息图像、嗅觉、触觉和味觉来体验虚拟环境的护目镜。

1956年,电影摄影师莫顿·海利格(Morton Heilig)创造了第一台虚拟现实机器Sensorama,它结合了全彩色3D视频、音频、振动、气味和大气效果等多种技术来刺激感官。

海利格还申请了第一个头戴式显示器面具的专利,提供了具有广泛视觉和立体声的立体三维图像。

当然,秦云要搭建的不是那种简单的虚拟现实网络。

秦云要搭建虚拟现实网络,需要解决以下几种关键技术:

1. 三维建模技术:

用于创建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场景和角色。包括使用专业的建模软件如 3ds Max、Maya 等。

例如,在创建一个虚拟城市的场景中,需要精确地建模建筑物、道路、车辆等元素。

2. 实时渲染技术:

能够快速地将三维模型转化为逼真的图像,以提供流畅的视觉体验。

像 Unreal Engine 和 Unity 等游戏引擎在实时渲染方面表现出色。

3. 动作捕捉技术:

捕捉人体或物体的动作,并将其应用于虚拟角色或对象。

比如在虚拟现实游戏中,玩家的动作可以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实时反映到游戏角色身上。

4. 触觉反馈技术:

为用户提供触觉上的感受,增强沉浸感。

例如某些虚拟现实手套可以模拟触摸物体时的阻力和触感。

5. 网络通信技术:

确保大量的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快速、稳定地传输。

包括高速的网络带宽、低延迟的网络协议如 5G 技术。

6. 定位追踪技术:

精确追踪用户在物理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使虚拟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动作进行相应的变化。

常见的有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光学追踪的技术。

7. 人工智能技术:

用于生成智能的虚拟角色行为和自然的交互响应。

例如,虚拟角色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做出智能的决策和反应。

8. 云计算技术:

处理和存储大量的虚拟现实数据,减轻本地设备的负担。

使得用户无需拥有强大的本地硬件就能体验高质量的虚拟现实内容。

9. 传感器融合技术:

整合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以提高定位和追踪的精度。

10.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

加速虚拟现实内容的分发和传输,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这些技术的协同工作,能够搭建出一个高质量、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网络,为用户带来逼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