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的对外策略,属于国运之争。
即便他们想保持安稳,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也不会允许。
大魏皇帝吸取了大康失国的经验,准备在国力强大时,尽力削弱周边的邻国。
但大虞、大楚、南梁这些国家,也不是好糊弄的。
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国策,绝不会轻易放大魏的魏武卒、四威四武营,纵横他国。
因此,大魏开国以来越发武壮,周边邻国对他的封锁也越来越大。
现在更是隐隐形成三国互通、共防大魏的态势,使大魏君臣异常恼火。
“虞国重士族、号称与士族共治天下,其文风兴盛、武德颓废。
加之开国已有三百二十余年,老态尽显、朝政疲敝,早晚内外交困、国运崩殂。”
“楚国崇信贵胄,国内之土尽数分封宗室贵族,内部大小纷争不断、刀戈不休。
但也因此养出了数支强军,若威慑压制,倒也无碍;若兵入其国,却会逼他们携手作战、共拒强敌。”
说到此处大魏皇帝停顿了一下,实际上楚国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反而是一个真正的强敌。
概因楚国各地封君看似在不断内耗,但耗得是谁的命,成的是谁的功,可就不好说了。
大魏暗探时常密报,楚国境内开智妖魔众多,整编入军、凶蛮善战。
因此,即便周边邻国皆不干涉,大魏皇帝也不会选择与楚国硬拼。
他准备怀柔防范,寻找机会让楚人百姓掌握灵武,进而内外合击颠覆其封君体系。
选这条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亲,大魏公主与楚国储君的子嗣何其贵重,自然能获得封地与秘境。
那时有两国皇室血脉的孩子,将组建自己的武者卫队,从而合理合法的将灵武扩散到百姓人家。
“楚国虽乱尚坚,当以长久谋之。”
“至于南梁,倒是可惜了,其开国时尚有血勇,现在却崇佛兴庙、心气已无。
他们虽称与楚交恶,想与我大魏结盟互助,但孤实难信任他们。
其色厉胆薄,真有国战时恐随风而倒,或坚守不出。”
大魏皇帝如此一说,一众朝臣与十三位各州都督,便明白了今年的国策方向。
总的来说就是安抚楚国这块硬骨头,拉拢据守天险的墙头草南梁,主攻武力衰弱、尽显老态的虞国。
如此朝臣们也不用争论了,后续就看主管外交的九卿大鸿胪,是否能促成国策了。
“陛下之意臣已尽明,宴后必督促鸿胪寺官吏尽快出使梁楚二国。”
九卿大鸿胪是一位清瘦老者,虽服用灵药、但只纳气养身并不习练武艺,是一位真正的文官。
却没想到,在尚武的大魏执行国策时,还需这些文士先行梳理外交。
等大鸿胪表态后,新元国宴便进入了较为轻松的环节,不再说什么国朝军事了,而是改说各州风情。
这场国宴让周元见识到了大魏这辆战车如何行驶,周边邻国的基本状态。
不过这些话也不能全信,大魏将士对本国有天然滤镜,自然看周边邻国皆是问题。
或许战事一开,虞国没有想象中的衰弱,梁楚二国也不会按照大魏的期望做出回应。
好在这些军国大事,距离大魏百姓很远,等大魏要抽调百姓参战时,多半也就无力再战了。
随着国宴氛围的转变,各州都督主动讲起了一些本州趣事,愉悦皇帝、活跃气氛。
其中周元被再次提起,而且成为了怀州都督口中的运盛之人。
“不想你这少年郎入营三月,便连续遭遇阴鬼秘境、水匪秘境,端是气运深厚。
太祝何在,快来测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