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业面貌、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信念,却始终不曾动摇,依旧在苦苦思索着破局之法,努力在这荆棘密布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着。
他深知,原料来源问题必须要想办法妥善解决。或许可以尝试与官府进一步协商,争取获得更为稳定且充足的煤炭供应权限,哪怕是在朱高炽日后精力分散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自己这边的煤炭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这些产物如果能够成功制作出来,后续的产权归属 、推广应用和利益分配都要做好打算。
对于人力方面的困境,王珏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先从一些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学子入手。虽然程朱理学盛行,但总归还是有一些思维较为活跃、渴望探索新知识的年轻人的。
北平开始吸纳迁移人口和流民,他可以先挑选出一部分这样的苗子,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耐心地传授,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简单易懂的讲解,让他们逐渐理解物理化学这些知识的奇妙之处。
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对于学习成果优秀的弟子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另外,也可以尝试与一些民间的能工巧匠合作,这些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缺乏理论知识,但二者相互结合,说不定就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而在生产器具这块,既然金属容器和精密仪表暂时无法实现,那就只能在陶土器具的改进上下功夫了。王珏想着,可以召集一些擅长陶艺的工匠,大家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改进陶土的配方、烧制工艺等方法,来尽可能地提高陶土器具的强度和密封性。
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王珏依然怀揣着希望,他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基础工业和后世的理工知识在大明落地生根、就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只要自己将这颗种子种下去以后,到那时,自然会有无数人在这条道路上开拓创新,大明终会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大步,百姓的生活也必将迎来全新的篇章。
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