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清算(2 / 3)

固的刺,扎得他心烦意乱。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一众名字,依旧不停地在他脑海中打转,他们对建文帝的忠诚,此刻在朱棣看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

思虑良久,已然登上帝位的朱棣决定不再容忍,既然宽仁怀柔之策无法让他们诚心归附,那就干脆来个狠的,把这些不支持自己的全部杀光,杀得他们胆寒,让天下再也没有反抗的心思。

方孝孺在狱中依旧宁死不屈,还挥笔作下《绝命词》,痛斥朱棣是篡位逆贼,为大明降下战乱之灾,字里行间尽显以死明志的气节。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诚发贲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有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朱棣听闻后,更是恼怒万分,当即下令择日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要让他以最惨烈的方式付出代价,也借此威慑那些仍心存异念的人。

六月二十五日,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可南京城百姓的心里却透着无尽的寒意,仿佛身处冰窖一般。

齐泰、黄子澄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各自神色不同。齐泰面容冷峻,眼中满是不屈的光芒,他心中明白,这一天终究是来了,可他并无丝毫悔意。为了心中坚守的正统,为了建文帝所守护的江山社稷,哪怕如今要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他也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黄子澄则微微颤抖着身子,他的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也有着深深的不甘。自己殚精竭虑,一心只为辅佐建文帝,为何最后竟是这般灭族的悲惨结局呢?

方孝孺更是被重兵押送着,他身着囚衣,发丝略显凌乱,可那一身文人的傲骨却展露无遗,宛如寒冬中挺立的苍松。

沿途围观的百姓们看着他们,有的面露不忍之色,眼中满是同情与惋惜;有的则只是默默低头,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个不小心引祸上身。 刑场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仿佛有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随着刽子手的刀光落下,齐泰、黄子澄先后身首异处,鲜血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那一片土地,触目惊心。

而方孝孺这边,情况更为惨烈,直接被车裂于街市。受其牵连而死者竟多达 873 人,那些男女老少,有的哭喊着求饶,那绝望的声音在刑场上空回荡,令人心碎;有的一脸决然,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坚定;还有的一脸懵懂无知,尚不知为何灾祸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可最终都被无情地处死。受牵连充军等罪者更是多达千余人,整个方家瞬间陷入了人间炼狱。

士兵们挨家挨户地搜查,只要和方孝孺沾亲带故,哪怕只是稍有牵连,都难逃厄运,一时间,哭喊声、哀求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上空。

因黄子澄受牵连的也有 345 人,那些无辜的亲族们,在绝望中被驱赶到了刑场,他们的眼中满是惊恐与不解,实在不明白,为何一场皇家的争斗,要让他们这些平凡百姓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然而,这些效忠建文帝的臣子中没有一个人选择屈服,哪怕知道等待自己和家人的将是灭顶之灾,他们也坚守着心中的那份忠诚与气节。

卓敬,这位向来以刚正不阿、智谋超群而闻名的臣子,在被抓后,面对朱棣的质问,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那眼神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只忠于正统的君主,绝不向篡位者低头,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暴昭被押解时,一路高呼着建文帝的年号,那声音洪亮而坚定,痛斥着朱棣的不义之举。哪怕被打得遍体鳞伤,鲜血染红了衣衫,他也不曾住口,那声声高呼,如同洪钟大吕,在人们的耳边回响,彰显着他的忠诚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