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向着皇宫逼近,就在这时,一位看起来约莫三旬左右的大臣,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地迎于朱棣的马首之前。与周围那些脸色苍白、眼神惶恐的众人不同,他目光沉稳如渊,神态自若,举手投足间尽显一股文人的气节与风范。
只见他从容地向朱棣行礼拜道:“燕王殿下进京,是先拜谒孝陵?还是想先即位登基?”
这一句话,宛如一道惊雷,在朱棣的心头炸开,又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点醒了他。朱棣幡然醒悟,如今距离大功告成虽近在咫尺,那期盼多年的皇位仿佛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可自己确实是心急了些。
毕竟,自己是以“靖难”之名起兵,打的是清除朝中奸佞、恢复大明正统的旗号。若是刚进京便迫不及待地逼皇帝退位,那可就真的坐实了他在世人心中反贼的名号,这民心所向,关乎着自己日后能否坐稳江山,万万不可轻忽!只有先去拜谒父皇的陵寝,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奉天靖难,是大明名正言顺的正统传承,如此这般,才能获得大明朝野上下和百姓们的认可和拥戴,才能牢牢地抓住民心,为自己的登基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朱棣不禁饶有兴致地打量起眼前这位大臣,心中暗暗称赞,开口问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微臣,翰林院编修杨荣!”那大臣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声音沉稳有力,透着一股毫不畏惧的底气。
“好一个杨荣,你且退下吧!”朱棣嘴上这般说着,心里却已然暗暗记下了杨荣的名字,觉得此人眼光独到,有胆有识,可堪大用。
朱棣翻身下马,动作利落而沉稳,他将缰绳递给身边的侍从,而后微微皱眉,目光再次扫过跪拜在地的文武百官,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缓缓开口道:
“本王此番进京,只为靖国难,清除朝中奸佞,复我大明朗朗乾坤。如今,大势已定,尔等当知晓该如何抉择。”
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言语,生怕一个不慎触怒了这位即将掌控天下大权的燕王。
朱棣见状,也不再理会他们,径直朝着皇宫走去。 然而,朱棣刚一转身,便看到皇宫里面升腾起漫天的火光,那熊熊烈焰肆虐着,吞噬着宫殿的一切,仿佛要将这象征着大明皇权的所在化为灰烬。
宫中的太监宫女们早已乱作一团,哭喊声响彻云霄,在这慌乱与恐惧之中,一时间竟无人去理会那越烧越旺的大火,只能任由它肆意燃烧,无情地舔舐着每一寸宫墙。
等朱棣赶忙派人赶到,奋力扑救,那昔日繁华无比的宫殿,此刻已然沦为一片废墟,残垣断壁在浓烟中显得格外凄凉,曾经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都已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只剩下焦黑的残骸,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变故的惨烈。
朱棣心急如焚,急忙派人四处搜寻朱允炆的下落。身边的燕军将士们闻令而动,迅速在宫中展开了地毯式的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一处可能藏匿之人的地方都被仔细查看。
良久之后,亲兵纪纲匆匆赶来,向朱棣汇报:“启禀燕王,燕王入京之后,宫中便起了大火,皇帝亦不知所踪。不过,有人在废墟之中发现了两具烧焦的残骸,看起来应该是一对母子,有人猜测可能是马皇后和皇子!”
朱棣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眉头紧紧皱起,沉吟片刻后说道:“知道了,传令下去,继续搜寻皇帝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属下领命!”纪纲抱拳行礼,旋即转身快步离去,继续投入到搜寻的任务之中。
朱棣眉头紧皱,心中烦闷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大侄子到最后居然还给他出了这么一个棘手的难题。
不管朱允炆是活着还是死了,朱棣深知自己一定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