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营帐之中,各位将领齐聚一堂,气氛热烈却又透着几分凝重,众人都期待于盛庸的交锋,也知道此战并非轻易就可取胜,都在商讨着破敌之策。
朱能率先打破了这略显凝重的氛围,开口道:“王爷,这盛庸显然是有所准备,据探马来报,他在夹河结下的阵势极为坚固,还备下了大量的火枪毒弩,咱们可得小心应对才是!”
朱棣微微点头,神色严肃地说道:“本王知晓,盛庸此人有勇有谋,确实不可轻敌。不过,咱们燕军一路南下至此,为的就是要大败盛庸,如今大战在即,岂有退缩之理!”其他将领们听了这话,也纷纷附和,大家纷纷献策,每个人都绞尽脑汁,试图从这看似固若金汤的敌阵中寻出一丝破绽来。
而与此同时,在夹河那边的盛庸军中,同样也是一片紧张的备战状态。盛庸亲自披挂上阵,在阵前认真地视察着,看着士兵们一个个严阵以待,精神抖擞,心中才稍感安慰。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无比,此次若能再次成功阻挡燕军,那燕军便再没有南下之力,自己也算是亲手终结了这场叛乱,能够让这天下恢复安稳太平,百姓也能重归安宁的生活。可要是一旦败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战火必将继续向南方蔓延。
晨曦刚刚划破那暗黑的天际,燕军便有条不紊地拔营起寨,向着夹河缓缓进兵。一时间,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激昂的战歌,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起来。那扬起的尘土在晨光的映照下,仿佛给这支威武的军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让燕军更显气势磅礴。
盛庸站在阵前,面色冷峻,目光紧紧地盯着逐渐逼近的燕军,他大手一挥,早已准备好的坚阵愈发紧密起来,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火枪毒弩闪着寒光,恍如择人而噬的凶兽。
两军遥遥对峙。朱棣纵马来到阵前,望着眼前这森严的阵势,心中却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深知建文帝曾有严禁伤害燕王之旨,这道旨意虽说在旁人看来有些荒唐,可如今却能成为他的一个有力武器和护身符。
想到这里,朱棣嘴角微微上扬,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他决定亲自率几个轻骑兵掠过南军阵地侦查一番,也好摸清楚对方的虚实,做到知己知彼。
朱棣当机立断,全然不顾麾下众将的阻拦,带着几名亲信骑兵,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南军阵地冲了过去。南军的将士们见状,先是一愣,瞬间便紧张起来,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火枪强弩,可却又不敢贸然开枪,毕竟那可是燕王啊,要是违抗了旨意,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盛庸站在中军之中,见朱棣竟然亲率轻骑前来探营,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暗恼皇上这道旨意的束缚,咬了咬牙,恨恨地说道:“燕王这逆贼实在太过无耻,竟利用陛下仁慈,行此下作之事!”
可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的盛庸只得派出自己的骑兵去追赶朱棣。然而,朱棣等人骑术精湛,又对周边的地形颇为熟悉,他们在南军阵前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把追赶的南军骑兵远远地甩开了,最后那些南军骑兵也只能是无功而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朱棣安然无恙地回到己方阵中,经过这一番亲身探查,心中已然对南军的阵势有了大概的了解。他当即召集众将,神色严肃地说道:“本王方才去探了一番,那盛庸的阵势虽严,可也并非无懈可击。他自以为以不变应万变,想故技重施,但此地并非东昌,南军并无坚城可靠。孤亲率骑兵从其左翼发起攻击,你们各领一路兵马伺机而动,若孤能冲开口子,便率军冲击盛庸大营,若是不能,尔等便趁孤吸引盛庸的注意力,绕到南军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丘福一听这话,立马站了出来,满脸担忧地说道:“燕王,冲阵之事太过危险,还是让末将率军冲锋吧!”
朱棣却轻轻一笑,摆了摆手,宽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