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了宁王朱权麾下的大部分军队后,朱棣麾下将士已将近十万之众。虽说相较于南军的五十万大军,人数仍远远不及,但朱棣这些年抗击北元,其麾下军队久经沙场,个个骁勇善战。尤其是新得的朵颜三卫骑兵,更是勇猛非凡。虽说朵颜三卫早已脱离朝廷掌控,如今更似为钱财卖命的雇佣兵,不过朱棣许诺事成之后给予他们丰厚报酬(当然,是事成之后才兑现),也因此赢得了朵颜三卫的效忠。
为尽快解除北平之围,朱棣下令全军快马加鞭奔赴北平。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进行整编,朱棣分设中、前、左、右、后五路大军,随后开赴北平。
十月二十一日,燕军进入松亭关。
十一月初四,燕王朱棣率军抵达孤山,即刻派出斥候前去探查敌情。得知建文帝的军队列阵于白河西岸后,麾下将士皆以为朱棣会一鼓作气奇袭李景隆大营,没料到燕王获知了李景隆的军情后,反倒不着急了,竟下令全军休整。朱棣一得知南军的阵势,便清楚此刻北平安然无恙。他与李景隆这位亲戚自幼一起长大,对其极为熟悉,深知他的无能,甚至可以说对李景隆轻视到了极点。况且李景隆大军八月出征,如今都已十一月了,却仍未攻破北平城,足见南军的作战能力实在堪忧。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南军本就疏于战阵,又不耐严寒,且缺少御寒物资,冻伤冻死者不计其数。自己这十万大军为解北平之围一路奔袭而来,兵力本就弱于南军,若是在人困马乏的情况下贸然突袭,胜算着实不大。反正北平暂无危险,倒不如先休整一番,再与李景隆决战!
李景隆也收到了朱棣回援的消息,随即依照兵法惯例,派出五倍于北平守军的人马继续攻打北平,其余大军则准备与燕王作战,并派出军前哨都督陈晖所部万余人密切监视燕军动态。陈晖本想依托地形,率军占据河西,据河而守,同时监视燕军动向,可没想到燕军趁着河水结冰,挥师西进,一举击败了陈晖所部万余人。
十一月初五,两军对峙于郑村坝,大战一触即发。正所谓逢敌亮剑,且要亮出最锋利的剑,朱棣派出麾下战力最强的朵颜三卫,采取中央突破战术,直冲向南军大营。他们如摧枯拉朽一般,连续冲破南军防线,一时间勇不可当,打得南军四处逃窜。
南军虽遭惨败,但毕竟人数上占有优势,实力尚存。起初的慌乱过后,经过一番整顿,也渐渐稳住了阵脚。双方几十万人在郑村坝奋力拼杀,直杀得昏天暗地、血流成河,一直激战到日落西山,才鸣金收兵。
朱棣眼见战局陷入僵持状态,心中不免焦急起来。双方如此僵持,对他而言极为不利,即便麾下将士战斗力远强于南军,但燕军兵力远少于南军,实在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为了尽快打破僵局,朱棣在大营召集麾下将领商议对策。
此时,有个名叫马三保的人起身献策道:“启禀燕王,南军的要害在于李景隆的中军。今日一战,可见南军经不住我军的冲杀。只要燕王派出精锐冲击李景隆的中军,逼迫李景隆挪动位置,南军必会慌乱,我军便可趁其阵脚不稳,以骑兵从左右两侧夹击。若是战果显着,或许能趁南军大乱之际,击杀敌军主将!”
马三保说完,当即跪地拜道:“燕王,属下愿为先锋,率军突袭李景隆大营!”
朱棣看了一眼马三保,此人年轻时便跟随自己,虽身为宦官,身体有残缺,却有勇有谋,熟知兵事且善于作战。朱棣让马三保起身,自己默默抚须思索,觉得此计可行,询问众将后,众人也无其他异议,随即任命马三保为部将,与他一同参与此次行动。
次日,双方血战至天色渐黑,燕军虽对李景隆的中军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并未构成太大威胁。反倒是李景隆逐渐按捺不住,心中焦急万分。他虽无实战经验,但也看出燕军与朝廷军队战力悬殊,觉得非得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