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7月18日,卯正时(6点左右),锡箔江北岸的明军大营,久违的战鼓,再度响天震地,威慑两岸三军。
“报”
半柱香时间后,锡箔江南岸的缅军大营,一个探哨快马飞驰,紧接着翻身跳下马,冲进中军大帐,神色惶恐不已,满头大汗对着主位上的莽白,大声禀报道:
“启禀卑谬王,北岸的明贼大军陆续出营,水寨水师也出动了战船,先锋骑兵到了江边,正准备渡过浮桥”
常言道,人上一百,行行色色;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身为探哨传令兵,辨旗识将,判断军队人数是基本功。
锡箔江交战对峙了那么长时间,明缅双方都派出了大量的探哨,潜伏在两岸河堤上,上下游都在探哨交锋暗战。
“啊”
站在下首的御弟老七,甘尼侯德钦纽亚,浑身巨震,惊呼一声,大跨步走过去一把扯住探哨队长,豹眼环目,迫不及待的大声问道:
“骑兵?骑兵有多少?总兵力又是多少?”
缅甸山多平原少,气候炎热,百姓擅长驯养战象,战马反而非常少,且上一次大战的时候,他们就吃到了骑兵苦头,因此反应才这么大。
缅王手里有几千骑兵,大军阀东吁王和卑谬王,私底下的骑兵大队,更不会超过千人,但都是清一色的轻骑兵,战斗力弱爆了。
“回甘尼侯”
“明贼探哨贴的近,盯得紧,兄弟们没能靠的太近,据末将估算,骑兵大概有5千,总兵力至少5万”
古代行军打仗,领兵出阵的时候,各营主将都会派出大量探哨扫荡前方,既可以侦查情报减少被伏击风险,也能驱逐敌军暗探遮蔽前沿战场。
不过到了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的时候,欧洲的东印度公司,就开始进入东南亚,开展海上贸易,望远镜就不再是稀罕宝贝,军中将校开始大量装备。
这个探哨队长,利用望远镜侦查,骑兵估算的也差不多,但总兵力误差不小,明军主力也就是3.5万左右,其他的都是土司降兵丁壮,还有明军的后勤人员。
“咳咳咳”
主位上的卑谬王莽白,眉头紧锁,看着老七德钦纽亚拎着自己的嫡系将校,重重的咳了几声,脸色不悦的说了句:
“老七,放手”
这里可是他的中军大帐,如此拎小鸡仔似的,太不给脸了吧,然后再对着探哨挥了挥手,大声吩咐道:
“下去吧,再探,再报,注意明贼的火炮和骑兵探哨”
卑谬王莽白,之所以能在军中威望高,除了够胆够勇够能打,出身庶子的他,更是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
当然也就更加体贴关心下面的嫡系将士,而不像别的王室成员,一个个高高在上,藐视众生,唯我独尊。
明贼的骑兵,装备精良,来去如风,缅军各部忌惮颇深,但老武夫莽白更是担心明贼的红夷大炮(灭虏炮)。
那天明贼渡江,在南岸建立营寨桥头堡,隔着锡箔江就能把战象轰的稀巴烂,硬生生打断缅军反击,威力可想而知。
“大王,退兵吧”
待探哨出去以后,脸色微白的监军克伊达,身为亲信心腹,赶紧站出来对着主位上的卑谬王,大声提议道:
“明贼来势汹汹,兵马太多了”
“趁着明军正在渡河,无暇他顾,咱们立刻撤兵,最好退到阿瓦城的北门外,也就是10里路程”
“到了阿瓦城后,咱们可以在北门外建立营寨,依托阿瓦城的城防炮坚守大营,也能与守军内外呼应”
身为亲信心腹,必然要做背锅侠,领导有些不方便说出口的心里话,亲信就得主动站出来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