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疾步上前,与蔡邕并列。
“蔡公,小子昨日回去后,也是盼着今日能与您一道,行此壮举啊!”
蔡邕闻言,更加开心,笑着拉他入厅,厅内大案上,文房四宝整齐列阵,宣纸泛光、墨香幽幽。
“德然呐,昨日应下此事,我夜里可没闲着,琢磨先选哪些典籍开篇合适。”蔡邕边说边走向案桌,手指轻叩《论语》《诗经》等经典。除此之外,尚有法家的两本经典,《韩非子》《商君书》。
“这些书,受众颇广。也是学子们的必读书目,能最快显出印刷之功。”蔡邕对刘彦说道,“这四本经典,是我挑出以为可以率先印刷的书目。德然以为,有何不妥么?”
“老夫毕竟儒生,不太懂得法家的学说。德然也算是博学,老夫或许有些不当之处,德然可以尽管指出。”
刘彦听闻蔡邕所言,微微皱眉,目光落在那几本典籍上,沉思片刻。
“蔡公着实用心良苦。只是小子斗胆,思忖着这《商君书》,或可暂且搁置,先行印刷《论语》与《韩非子》为宜。”
见蔡邕面露疑惑之色,刘彦稍作停顿,继而侃侃而谈。
“《商君书》着重于法家变革图强之法,多论及秦国变法诸事,诸如农战之策、军功爵制等项。商君之法,正是秦得以一统六国的根本。”
“然而商君之法,太过酷烈。书中有些言语,也不合我大汉行政之法。”
“相较而言,《韩非子》博采法家众长,集法、术、势三家为一体。学子研读,可窥法家思想精髓全貌,上助朝堂卿士明晰治国方略,下启民间贤能悟处世之智。比之商君书,还是要好上不少。”
“再者,《论语》乃孔圣人所留,满是儒家精华教诲,是儒学之本源。此二者,一为道德规范典籍,一为法家治世精要,相得益彰。”
“小子浅薄言语,望蔡公指教。”
刘彦言罢,目光殷切望向蔡邕,拱手静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