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西面,渎故河岸。
沮授和许攸并肩而立,两人同时望向平原城的方向。由于赵云的消息通报,平原城中,已经热火朝天地运转起来。然而在许攸、沮授二人看来,平原城的表面,依旧是如同一潭死水。
沮授自从南皮战败之后,在河间郡治所乐成待了几日,凭借麹义、高览二人的武力,威逼乐成守将调拨河间郡各地守军。
按常理说,沮授此举,完全是大逆不道。没有得到主公的首肯,而干这种擅自调兵的大事,完全可以被认为有背主之心。
乐成守将可谓整日都在担惊受怕,生怕自己会因沮授的举动连着被清算。然而就在沮授调兵集合至乐成之后没几日,袁绍的急行军令就到达了乐成。
麹义、高览虽是武人,可在这种极其敏感的问题上,也不是一窍不通。他们也曾问过沮授,没经过主公的同意,便做这种先斩后奏的事,难道没有半点顾虑?他难道就不怕他人的流言蜚语?
“些许流言,岂能与明公大业相比?明公委我以重任,我岂能半途而废?”
这话仍旧回荡在许攸的耳边。
这种事情,哪怕是始终如一跟随袁绍的许攸,都不敢光明正大地这么做。何况沮授原本不是袁氏臣子。
沮授与麹义、高览二人,带领从河间郡召集的士卒,大致在贾诩到达安德城之后的几日,才与平原城西面的许攸等人会合。
如今沮授所带来的人马,大概只有五千余人。之所以如此之少,一是因为河间郡郡界颇大,大小城池十一二座。北面易县、文安等城池,由于接壤幽州,距离蓟县不远,需要未雨绸缪,预防幽州的袭击。出于这个考虑,哪怕后来承了袁绍的军令传到了乐成,也没有全数征调守军。
二则是考虑到行军的路程。从乐成全境召集守军,倒可以调动不少人数。但如此一来,估计就要比贾诩的得胜之军慢上不少。
这也导致沮授麾下的士卒并不很多。加上从乐成征发的些许青壮,也就不过六千人而已。
这点兵马,在平原这么一个已经投入了近二十万大军的战场之上,实在算不上什么。
然而于许攸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这几千兵马,而在于沮授、麹义、高览三人。桥瑁、鲍信都是莽夫,哪怕懂些东西,也不值一提。
如今能有沮授这么一个聪明人,来帮许攸分担大局,他如何不高兴?更兼颜良、文丑与张飞、太史慈斗将失利,虽然在许攸的预料之中,麹义高览也未必就比张飞、太史慈之流要强,但多少也是一个助力。
“两位先生。”高览顶盔掼甲,腰佩长剑,静静走到两人身后,语气十分恭敬,“先生所派斥候已经回归,言有机密要事相禀报。”
沮授捋着短须,脸上露出了尽在把握的笑容。而一旁的许攸,倒显得有些迷茫。
“公与。”许攸看沮授脸色,便知道他定有心思想法,只是自己一时间还没想明白,“公与可知内情?”
“此事不难。”
“如今渤海已入刘备之手,贾诩得胜之军,必然南下支援。我以为,贾诩之军,必在平原以北驻扎。”
“如今平原三面围城,要破此局,必择一攻破。”沮授简略地向许攸如此解释,随后转身看向高览,“带人上来。”
高览得令,转身而去。
不多时,高览便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来到沮授和许攸面前。那斥候满脸疲惫之色,却难掩眼中的急切。
斥候单膝跪地,抱拳禀道:“两位先生,小人等在平原以北探查,发现自西北安德方向,有敌军信使悄然与平原城取得联系。”
“那信使行动极为隐秘,所带人数不多,若不是我等细心观察,差点就被其蒙混过去。”
沮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