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刘德然大改察举,众儒生当堂发难(2 / 2)

谁是儒生?”

刘彦话落,众儒生皆低头不语。毕竟连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都周游列国多年,而不曾得志。

“想当初高帝创业之艰,平秦克楚,统一天下,用黄老之学,才得以休养生息。”

“将军话虽有理,然而我儒家经典,道理深厚,乃历代先贤智慧之精。若弃之不顾,而求诸百家。我朝独尊儒术多年,恐国家将乱,人心将散。将军此举,实乃冒险之举,恐难以服众。”

“先生偏执了。”刘彦抬手,无奈一笑,“彦非弃儒家学问不顾,乃欲使百家争鸣,以广开言路,求治国之良方。”

“儒家经典,然却不可独尊一家,而排斥他学。刘彦之意,不过只为国家之兴,使国家长治久安而已。”

那儒生闻言,讪讪退下,并无言语搭话。随即又是一位老学究站起,他捋着白花花的胡须,拄着拐杖,静静开口。

“将军虽欲广纳英才,然似与古制相悖。昔武帝行察举,以孝廉、茂才选士,由是我国运大兴,国家昌盛。今将军欲废祖制,另立科举,恐怕并非安邦定国之道也。”

“先生大谬!”

“武帝之举,确为良策。然时移世易,今日之世,非昔日武帝之时可比。百家之学,各有精妙,岂可偏废?且察举之制,日久弊生,其多为奸佞所把持,诸公也曾多见。”

“昔日我等初到青州,只见临淄上下大小官员,多为当地豪绅所把持。诸公难道不知?”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吾设科举此制,意在破此壁垒,使天下英才,不问出身,皆有机会,施展抱负,此乃公平之道,何悖之有?”

“然科举之制,新奇未稳,恐阻力颇大,不易施行。且明经、明法、诗赋三科,先朝未有,恐不易服众。”

“先生差矣!”刘彦哈哈大笑,“岂不闻顺帝之时,有阳嘉新制。哪里是先朝未有?”

“科举之制虽新,然其益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得见。如郑公等,皆与彦同列。吾意已决,诸君勿疑。”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