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海峡两岸的对峙(1 / 3)

时间进入太平卅一年(224年)寒风凛冽的冬季,赵云统帅的西部军区与北方军区联军精兵,浩浩荡荡地抵达了黑海海峡之畔。不过,面对那片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海域,赵云并未轻率地做出渡海的决定。

于是,联军在黑海海峡边暂时按兵不动,静待进一步的战略部署与准备,以期在未来的行动中能够一举成功,为华朝开拓更加广阔的疆域。

黑海海峡,这一自然形成的天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分割为南北两段,北部被后世称为伊斯坦布尔海峡,南部则名为达达尼尔海峡,而它们之间镶嵌着碧波荡漾的马尔马拉海,共同构成了连接亚欧两大洲的咽喉要道。

对于意图跨越这片亚欧交界水域的陆军而言,最理想的渡海路径无疑就是这两处海峡——无论是伊斯坦布尔海峡还是达达尼尔海峡。两处海峡,最宽处约六公里,最窄处仅一公里,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巨变。这两处海峡,不仅是亚欧地理上的分界,更是战略上的制高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回溯历史长河,这片海峡区域经常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篇章。例如,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帝国与希腊联军在此激烈交锋,最终希腊人以少胜多,扞卫了西方的自由;又如公元前190年的基齐库斯海战,罗马共和国与塞琉古帝国为了争夺东地中海的霸权,在此展开了决定性的海战,罗马的胜利为其日后的帝国霸业奠定了基石。这些战役,无一不证明了黑海海峡作为亚欧大陆关键节点的重要性。

而今,时光流转至华朝盛世,其雄心勃勃的陆军欲挥师西进,直指罗马本土,这条古老的通道再次成为了他们必须跨越的天堑。华朝军队若要实现这一宏图大志,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穿越这见证了无数荣耀与血泪的黑海海峡。

帕提亚帝国与罗马帝国,虽同以“帝国”之名威震四方,但在实力的天平上,罗马帝国无疑占据了更为显赫的一端。罗马以其无与伦比的军队素质傲视群雄,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而在武器装备方面,罗马更是精益求精,无论是锋利的剑刃、坚固的盔甲,还是那令人生畏的投石器与弩箭,均展现了其技术上的先进与工艺上的精湛。

至于后勤支持,罗马帝国凭借其庞大的物流网络与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了军队在任何战场都能得到充足的补给与支援,这一点,更是帕提亚帝国难以望其项背的。

然而,即便强大如罗马帝国,也有其难以回避的软肋——粮食供应。去年,华朝突然中断了与罗马的粮食贸易,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罗马境内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全国上下,粮仓渐空,民众餐桌上的食物日益稀薄,饥饿的阴影悄然笼罩了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

当然,这场危机对于罗马贵族而言,或许只是生活品质略有下降的小插曲,他们凭借手中的财富与地位,依然能够维持着往日的奢华与安逸。但对于那些身处军队底层的普通士兵、辛勤耕耘的民间百姓,以及那些命运多舛的奴隶而言,这却是一场关乎生死的严峻考验。

他们不得不面对饥饿的煎熬,甚至有人在这场无声的灾难中悄然倒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无名的牺牲者。

谈及黑海海峡的防御体系,不得不提及罗马统帅普利乌斯·卡托的深谋远虑与精湛布局。早在几年前,罗马高层就已洞察到华朝一统全球的雄心壮志,知道罗马帝国与华朝必有一战,而黑海海峡必定是最关键的节点。

因此,普利乌斯·卡托在南北两段海峡的西岸精心构筑起了一道宛如长城般巍峨壮观的防御墙,这堵墙壁坚不可摧,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屹立不倒,守护着罗马的边疆。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巧妙地沿着防线,每隔一两百米便设立了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