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率领部队穿越了险峻的山路,成功地将部队部署到了乌昊靡的背后。而乌昊靡却被高顺的主力吸引在赤谷城下,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所觉。
他自以为用兵如神,凭借内外配合的战术挡住了华军的进攻,殊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华军的包围圈。
第三天,当华军再次对赤谷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炮击后,步兵们手持步枪开始攻城。而乌昊靡的骑兵又如前两天一样,从侧面冲了出来对华军进行骚扰。他们试图重复之前的战术,让华军无法专心攻城,也攻不进去。
然而,就在这时,已经绕了个大圈部署到位的乐进两个骑兵师突然出现在了乌昊靡骑兵部队的背后。他们与高顺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前后夹击的态势,对乌昊靡的骑兵部队反过来进行了包围作战。
枪林弹雨中,乌孙骑兵士卒不断倒下死亡。乌昊靡大惊失色,他试图率军突围,却被华军凭借骑兵和半自动步枪的优势死死围住。
华军的半自动步枪射程远、射速快,使得乌孙的骑兵士卒们根本无法近身。而乌孙人的弓箭在面对华军的步枪时,也显得毫无威力。看着自己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同僚,而自己的弓箭却很难射到对方,乌孙的骑兵士卒们渐渐失去了信心。
他们开始有人扔掉武器投降,在华军“投降不杀”的喊声中,投降的乌孙人越来越多。最后,兵败如山倒,连乌昊靡的亲兵卫队都有些人投降了。乌昊靡见大势已去,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奈。
最终,留在乌昊靡身边的就只剩几十名死忠的亲兵。高顺策马上前,冷声喝道:“乌昊靡,你乌孙大势已去,还不束手就擒?”
乌昊靡已经知道了楼兰国王的下场,他知道自己现在哪怕投降也没用了。他必然要被公审,最后也还是逃不脱一死。
于是,他凄惨地笑道:“我堂堂乌孙国王,就算死,也不会给你们公审的机会。”说完,他拔出佩剑,一抹脖子,自行了断在了赤谷城下。
一代西域雄主,就此落下了帷幕。他的死,也标志着乌孙的灭亡。
乌昊靡已死,其他人自然也就再也没有了继续抵抗的理由。而守城的乌孙步兵统帅虽然是乌昊靡的亲信,还想继续坚守,但在华军内应的突然袭击下,他猝不及防地被杀死了。剩下的将士和大臣们见大势已去,也就不再负隅顽抗,选择了开城投降。
赤谷城终于被华军攻破,乌孙也正式灭亡了。华朝由此建立了乌孙郡,并由朝廷派出重臣担任郡长之职。因为乌孙的地域实在太过辽阔,高顺、乐进平定接收其他城池与部落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因此,他们并没有再继续向西挺进,而是和吕布的南路大军一样,选择了就地修整、过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军将士们在乌孙郡内休整备战,同时也与当地百姓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他们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而乌孙的灭亡,也成为了西域各国心中的样板,让他们更加明白华朝的强大与不可抗拒。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