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共同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仅是洛阳,整个华朝治下的各大州郡县,只要听到消息后都会因这一场豫州大捷的战报而焕发了更加蓬勃的生机。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心所向、众志成城的象征。
从灾害连连、老百姓饥不果腹到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李郭之乱、诸侯纷争,整个天下乱了十多年,许多老百姓已经非常厌烦战乱。而现在,华朝军队的强大,让所有人看到了一统天下、太平盛世的希望,无数老百姓在心中为华朝、为皇帝张循祝福,希望华朝尽快统一天下,恢复和平,真正过上皇帝张循所说的那种人人有地种、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的太平日子。
华朝各地因俘虏十万敌军的豫州大捷而兴奋庆祝,袁绍、刘备、刘表等各方诸侯则震惊莫名,尽皆失声。
至于身在淮南寿春的袁术,得知这一噩耗后,更是吓得脸色苍白。但随后,眼中却开始闪烁着不甘与疯狂的光芒。
北边华朝大军压境,他治下豫州地盘基本全部沦陷。南边的孙策,如同一只饥饿的猛虎,在合肥虎视眈眈。
继续阅读
袁术身边已经只剩三四万军队,还有来自荆州的吕公三万援军。这点兵力,面对吕布、孙策的十多万大军,几乎不可能赢,也守不住寿春。哪怕敌军不攻城,围困也能耗死他。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他还是嫡次子。自从兄长袁基被董卓杀害之后,他应该是最有资格继承袁家政治军事资源的一个。
结果家族内部斗争没争得过婢女庶出的袁绍,众多优秀的文臣武将均被袁绍吸纳,为袁绍效力。现在他又丢了豫州,仅剩扬州九江、庐江、豫章三郡部分地盘,还被华朝和孙策的两面夹击逼到了悬崖边上,眼看着就要灰飞烟灭、霸业成空了。
内外交困之下,袁术的心中升起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念头——**。不管当几天皇帝,他总要当几天,在史书里留下他袁术当过皇帝的记录。
寿春县城里,袁术的府邸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袁术召集了阎象、袁涣等身边仅剩的几位重臣商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计。
作为袁术的首席心腹谋士,阎象听到袁术想登基**,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劝谏道:“主公,华朝大军压境,孙策近在咫尺,我军兵力疲弱,防守艰难。若此时**,必遭华军、孙策强力征伐,更加守不住寿春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忧虑,却也透着坚定。
族弟袁涣性格温和却不失智慧,缓缓言道:“兄长,阎公之言甚是有理。昔日高祖刘邦,光武中兴,皆是在天下大定后方敢言帝业。我等当务之急,应是守住寿春,或转战他处,留得青山,再图后计。”
袁术不悦道:“那华朝张循为何敢**?他不也没定鼎天下?”
显然,袁术是眼红张循的皇帝称号。反正汉皇已经退位,他袁术**也算不得造反、篡位。不管有没有条件,他都想过一把皇帝瘾。哪怕今天**,明天就死,他似乎也想完成这个愿望。
听到袁术这么说,大家就知道他的心思了,长吏杨弘于是更为圆滑地说道:“主公志在天下,**之事,虽风险重重,却也是彰显主公威严之良机。只是,需得妥善筹谋,方能利益最大化。如**后能大封官爵,赏赐部下,或许也能提升一番士气和战斗力,未尝不是一种适合的策略。”
闻言,陈纪、袁胤等袁术亲信纷纷表示支持。他们都知局势艰险,旦夕或亡,但此时反驳主公,必生嫌隙,因此纷纷附和。
本想中立的吴景、韩胤等人,看到如此场景,已经在心里为袁术判了死刑,只想保全自身,于是均表示附和,不做反驳。反正袁术作死,到时候被华朝杀了,他们再投降华朝,也不算什么背主求荣。
只剩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