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银两之争(3 / 4)

来到了官道旁的驿站,租了一匹马,朝着凉州的方向进发。那匹马毛色鲜亮,四蹄矫健,仿佛是一匹等待征战的战马。从长安城出发,他不急不缓地赶路,没有急于接任务,只当这是一次长途旅行。他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微风的吹拂,仿佛是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那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曳,像是在为他送行;天上的白云悠悠飘荡,仿佛是在为他指引方向。

在旅途中,陈池不禁思考起自己的未来。他知道自己身负重要的任务,但同时也珍视着与身边人的情感。他决定在旅途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同时也保护好身边的人。他相信,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能够走下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仿佛是一位永不言败的战士。那坚定的目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这是陈池初次踏足塞外,作为镇远镖局的趟子手,他还没有足够的资格走这条路。镖局行事,首要考虑的便是安全与成本。在富饶的中原地区,路程短、风险小,因此短途的镖局任务常被用来锻炼新人。然而,塞外的镖运则大不相同。

穿越戈壁、跋涉沙漠,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缺水的环境、狂野的民风、以及那些随时可能出现的马贼团伙,都是致命的威胁。那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如同一片死寂的海洋,没有一丝生机;狂风卷起的沙尘,遮天蔽日,让人分不清方向。因此,行走塞外的镖师,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手。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和出色的战斗能力。他们如同沙漠中的仙人掌,顽强地生存着,与恶劣的环境和凶残的敌人抗争。

通向凉州的官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遗迹,其路径清晰可循。道路上人迹复杂,有同行的镖师、官府的队伍,还有来自四方的行商和旅客。这里的声音南腔北调,热闹非凡。陈池深知其中必有马贼的耳目,在暗中窥探,寻找可下手的对象。他的眼神警惕地扫过周围的人群,仿佛在寻找着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险。他的耳朵竖起来,仔细聆听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特意打扮得普通低调,穿着简朴的衣服,蒙上了面孔,身上没有半点显眼的饰品。除了背上那根标志性的天机棍外,他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过路客。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如同一个隐形的幽灵。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不引人注目,却又时刻保持着警觉。

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行程,他终于平安抵达了凉州城外。这座城池在文人笔下多次出现,有着与中原城镇截然不同的风格。高耸的城墙和城楼上架设的机弩,都彰显了此地作为西北重镇的险要地位。那城墙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它的雄伟与庄严,让人不禁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敬畏之情。

此时的凉州城属于元朝,而大明对其虎视眈眈。若能占据此地,西北的安全将得到极大的保障。尽管如今是和平时期,但城门的守卫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戒心。入城的人只需缴纳二钱银子并登记一下即可,无需提供路引证明。那守城的士兵们目光锐利,审视着每一个进入城池的人。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

陈池随大流,缴纳银子后顺利进入内城。城中的建筑风格混搭,既有代表中原的木质角楼,也能看到塞外特有的石屋。往来的行人中,既有中原人,也有胡人。幸运的是,中原话在这里依然通用,即使胡人也能流利地说上几句,这大大减少了沟通的障碍。他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仿佛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和对未知的期待。

他小心翼翼地在城中穿行,准备开始他在塞外的第一趟镖局任务。尽管前路未知,但他已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他的步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