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一个家庭失去依靠,这些家属肯定要上访,他们要吃饭,他们要生存,最后都要闹到张学良这里,让张脑袋一直处于肿大的状态。
当领导太难了,抚恤需要钱,可是东北军每次都打败仗,让老蒋很生气,蒋生气就不想给钱,即使给也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压根就不够安抚家属,大家越来越冲动,张的总司令位置就像个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
除此之外,张还面临东北军内部的压力。
但凡一个大点的组织,都会面临权力争斗,可以大致分为元老派和少壮派,元老派就是早期加入组织的那伙人,已经过了奋斗期,一般身居高位,希望稳定;少壮派年富力强,属于组织的中坚力量,在组织内地位比较低下,迫切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升,比较冲动。
如果组织的创始人在,因为德高望重,一般都能摆平两支力量,让组织保持和谐,如果组织的领导人是继承而来,或者缺乏足够威信,一般都会引发剧烈的权力争斗。
裕仁当上日本天皇,就面临这个问题,元老派占据朝堂重要岗位,掌控权力,这帮人希望稳定,瞧不起小屁孩裕仁,于是裕仁团结希望建功立业的少壮派底层军官,架空了前朝留下的老臣,形成日军以下克上的奇观,不过是权力争斗而已。
看看你们单位,年轻人和老人的关系,是不是这样?
东北军也面临这个问题,高级干部都是张作霖时代的老人,资格老架子足,张学良根本指挥不动,很伤脑筋;东北军的下层军官觉得这些老家伙占着茅坑不拉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随时想搞事,本来两伙人地位悬殊,但少壮派要求进步的想法正好满足张学良遏制元老派的需求,于是张学良拉偏架,偏袒少壮派,两伙人居然斗得旗鼓相当,张在边上笑呵呵的看着,算是苦中作乐。
内部不稳,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再加上全国人民的唾骂,让东北军极其厌恶内战,面临残酷的现实,张的心态变了,法西斯被他丢到一边了,他不再支持大哥搞独裁,他要抗战,他要去打日本人,他要带领东北军全体兄弟堂堂正正当回中国人!谁打日本人就是他张大少的朋友,就这么地,张和中共在陕北成了朋友,和睦共处起来。
杨虎城原本是冯玉祥手下的大将,在中原大战时,看到形势不妙,当机立断表示效忠蒋校长,瞅空占了西安城,从此就在这一带过上了,他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当个草头王足够,由于势力比较小,所以他本着把朋友搞的多多的心态,谁都不得罪,游走在东北军、红军和蒋介石的边缘,艰难的生存。
既然杨虎城不敢反共,中共也没和他客气,在他身边安插了很多卧底,包括西北军的宣传阵地——“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兼秘书宋绮云,着名的小萝卜头宋振云他爸,连杨的老婆谢葆真都是中共党员,其实不止是他,中共的情报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基本对中共单向透明,西北王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也是中共党员,这也是彭帅以区区兵力和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周旋无虞的秘诀之一。
14年抗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