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匠心铸就:老鹰 WW 号的诞生之路(1 / 2)

在巨大而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向阳与一众工程师们围站在老鹰 WW 号那初具规模的躯体旁,一场关于材料、设备与能源供应的深度探讨正在展开。

向阳目光专注,率先打破沉默:“各位,我们都清楚老鹰 WW 号的使命与挑战,先谈谈在它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特殊材料吧。这些材料可是支撑它在太空中稳定运行的关键基石。”

材料专家陈工向前一步,手中拿着一块聚合墨材料的样本,眼神中透着专业与自信:“向总,老鹰 WW 号的主体框架将大量采用这种我们自主研发的聚合墨材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子结构经过特殊设计,具有超乎寻常的强度 - 重量比。与传统的航天金属合金相比,其强度可提升约 3 倍,而密度却仅为后者的 40%左右。这意味着我们既能保证机器人拥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承载 1000 吨的矿产,又能有效降低发射成本与能源消耗。然而,这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极大,对加工设备与工艺的要求极高。普通的机械加工手段难以在其表面进行精确切割与成型,我们需要采用超高速激光切割设备,其激光功率需达到 50 千瓦以上,才能在不破坏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的切割任务。而且,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借助大型热压成型机,配合精确的温度与压力控制系统,将材料加热至 1200 摄氏度以上,并施加高达 500 兆帕的压力,才能使其成型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复杂形状。”

向阳轻轻接过聚合墨材料样本,仔细端详着,问道:“除了框架材料,在其他关键部件上,又有哪些特殊材料的应用呢?”

陈工接着说道:“在机器人的关节连接部位,我们选用了一种新型的超导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能够有效减少关节运动时的能量损耗与热量产生。同时,它的耐磨性能极佳,能够承受太空环境中微陨石撞击与频繁机械运动带来的磨损。但是,超导陶瓷材料的脆性较大,在加工与装配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我们为此专门研发了一套柔性装配工艺,利用高精度的机械手臂与智能视觉识别系统,在微观尺度上对材料进行精确操控与装配,确保关节连接的可靠性。在能源传输线路方面,我们采用了一种耐高温、抗辐射的纳米碳纤维导线。这种导线能够在高达 1500 摄氏度的环境下稳定工作,且对宇宙射线具有良好的屏蔽作用,能够保证能源在机器人内部的高效、安全传输。不过,纳米碳纤维导线的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工艺复杂,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的成型加工,都要进行精细的质量管控。”

向阳微微点头,将目光转向负责能源系统的张工:“张工,那在太空极端环境下,如何确保老鹰 WW 号的能源供应呢?这可是它在太空中持续运行的动力源泉。”

张工清了清嗓子,沉稳地说道:“向总,为了满足老鹰 WW 号在太空的能源需求,我们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首先,在太阳能采集方面,我们为其配备了大面积的高效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这种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 45%以上,远高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板。其总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能够在阳光充足的太空中为机器人提供大量的电能。然而,太空环境中的光照条件复杂多变,有时会面临长时间的阴影遮挡。因此,我们还配备了一套高性能的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采用了新型的锂 - 空气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高达 1500 瓦时/千克,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 5 倍以上。这种电池能够在充电过程中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从而大大减轻了电池的重量。同时,我们还为其设计了一套智能充放电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情况与机器人的能源需求,自动调节电池的充放电状态,确保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