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论君(1 / 2)

“红营不是在下一个人的红营……”侯俊铖微笑着解释道:“在下不是皇帝,红营的弟兄们也不是奴才,红营不搞君君臣臣那一套,大伙都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同道之人,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照着抄,就不能让在下一个人全部说了算,得所有的同道之人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摸索前进。”

“而且在下一贯认为,靠着强压来做事,弟兄们只会口服心不服,到最后只会是上面的人动脑子,一拍脑袋搞出各种脱离实际的政策,而下面的弟兄则得过且过,只照着上面的要求做事而不顾实际的情况胡搞瞎搞,反倒有害于红营的事业。”

“红营的事业需要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特别是下面的弟兄们,他们处在第一线,面对的困难、掌握的情况比我们这些坐在堂屋里的家伙要多上许多,我们要让他们说话,也要让他们敢说话!”

侯俊铖顿了顿,微笑着补充道:“在下的设想中,红营要成为一支能够自下而上自发的进行斗争的军队和政权,而不是一支只根据上头的命令行事,只对皇帝上官的命令负责,而不对红营的事业、天下的百姓们负责的军队和政权,唯有如此,他日在下和红营倒在了半路上,甚至于背叛了整个天下的百姓,依旧会有人走上这条新路,并最终走到底。”

“亭林先生说的没错,辅明确实最会讲道理!”黄宗炎和顾炎武相视一笑,转过头来微笑着问道:“辅明既然说红营不是君臣,那红营照着辅明的心思发展下去,朝堂君臣,又是个什么模样呢?”

“南雷先生言‘君客民主’,认为天之设君,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君主的责任是替天下百姓谋利除害的,实为天下公仆而已,在下对此深表赞同!”侯俊铖微微坐直了身子,眼中闪着闻道论政时的炽热光芒:“但在下心中比南雷先生更近了一步,在下以为,既然为天下公仆,有没有君主也就无所谓了。”

“百姓们是能够管好自己的,明末田兵自发组织的集贤会,如今红营在永宁等地搞的推举制,事实都证明了,没有了官绅地主,百姓们反倒是生活的更好了,实际上,即便没有了红营,百姓们自己摸索出一套治理的方法来,也同样过得下去,官府和朝廷对于百姓们来说,大多数时候似乎反倒是添乱的东西。”

“所以才有‘无为而治’,朝廷和官府尽量不干预百姓的发展……”黄宗炎微笑着点点头,眯了眯眼:“辅明刚刚说了个‘似乎’?”

“是的,凡事有利有弊,百姓的自治也有弊端,就是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却无法涵盖于整个天下!”侯俊铖点点头:“准确来说,百姓间的自治大多只存在于一村一寨之中,周围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知根知底才能分辨好坏,才能选出合适的人选替自己谋取利益。”

“一旦脱离了这种知根知底的环境,这一套就很难维持下去,到最后要么都去推举自己熟悉的人,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和山头,要么就只能看谁说得好听、演得漂亮,只看外表而不看实质,而外表的东西都是能够包装出来的,必然都是有钱有势的豪强推出一两个光鲜亮丽的傀儡来,要么就走回官绅管束村寨的老路,要么就在争权夺利中撕裂成一个个集团。”

“但组织要壮大、国家要强盛、天下要清平,就必须要集中权力,不能分裂成一个个山头团体、地方势力,当年的集贤会就是如此,在满清到来之前便已经撕裂成一盘散沙,所以面对满清便不堪一击。”

“古人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华夏之地富饶,但是灾害频繁,长江黄河哺育万民,但也时常降灾害民,要对抗灾疫,仅靠地方上的自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几省、乃至整个天下的人力物力,这就必须有一个拥有大量权力的朝廷和官府进行协调和组织。”

“与此同时,华夏面临四夷威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