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二分厂(1 / 2)

闻晴把空间里的存货处理完毕就回鹏城去了,主要是回去照顾孩子,孩子们还小,闻晴带着他们去海边、动物园、植物园玩。

3月初,闻晴对杨杰生和杨老太太提出准备回平京,她这次想把两个孩子都带回去。

杨老太太舍不得山山,闻晴想到,9月份山山就要上小学了,以后很难长时间待在鹏城,于是答应让山山继续留在鹏城上幼儿园,自己带着杨柳回去,等到夏天再来接山山,并非是杨老太太对这个收养的孙女有什么意见,而是她一个人确实带不了这么小的婴儿。

闻晴带着孩子回到平京,让柳泉在二夏村找了位嫂子来帮助她照顾杨柳,闻晴给她取了小名叫小风,与名字连在一起就是“杨柳风”,很有意境。

这位嫂子姓柳,50多岁,是柳泉的一位远房堂姐,身体很好,性子也爽朗,自己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女,都上学了,所以照顾孩子有经验。

柳嫂子平时住在闻晴花水井巷的院子,周末闻晴给她放一天假。

闻晴大半年在平安县,长夏酒厂的事情基本上就交给了柳泉和王建国。

去年下半年,柳泉听说皖省有一个小酒厂、三个酒坊要出售,他见饲料厂开始在外地设分厂,心里也想着把酒厂做大,他给闻晴汇报了自己收购这些酒坊的想法。

那个小酒厂距古潭酒厂只有五十多公里,虽然是小酒厂,但占地面积有30亩,每个小酒坊的占地面积也有5、6亩地,都在县城附近。

闻晴思考良久,觉得酒厂还是要发展壮大,做大规模,于是拍板让柳泉买下来,四个地方一共有520口酒窖,花了260万元,每口酒窖才5000元,柳泉感觉很值。

回来后,闻晴让柳嫂子在家里看孩子,给她留了不少钱,准备了粮食、肉菜以及孩子需要的奶粉、纸尿裤等,自己与柳泉去了皖省。

到了地方,闻晴先去了小酒厂考察,又去看了三个酒坊,柳泉已经安排了人去把四个地方的招牌都换成了长夏酒厂二分厂,同时把酒坊的老旧酿酒设备换成了新设备,又维修了厂房,粉刷了外墙,酿酒车间的地面铺上地砖,墙壁贴上了瓷砖,修整了厂里的绿化带,整个厂区看起来整洁干净许多,这个小酒厂有300口酒窖,以前好的时候,每年可以生产1000吨白酒。

三个酒坊虽然小,也是按照标准车间改造,挂的牌子是长夏酒厂二分厂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分别有70、70、80口酒窖,产量不大,好在四个车间距离相隔不到二十公里,管理难度不大。

闻晴化验了他们的酒窖,化验数据显示微生物成份含量丰富,柳泉说:“闻姐,我们在买下酒厂和三个小酒坊前,对他们的酒窖都进行了检验,建国过来看过,觉得它们酒窖的质量还可以,就是没有销售渠道,现在粮食涨价,效益不好,老板不想做了。”

小酒厂原来的厂长已经不干了,柳泉派了王建国的二徒弟汤林过来当厂长,又派了销售科一个年轻人叫吴峰的过来当销售科长,闻晴在本地员工中任命了一位技术很好的老师傅叫李长青的做副厂长,财务科长是从长夏酒厂派过来的,叫刘家明,这边的班子算是搭建起来了。

闻晴把工人们逐一找来开会,宣传了酒厂接下来的工作,也许诺如果大家好好干,企业效益好,员工的收入就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奖金,这种异地收购重点在于抓住人心,公平公正,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就能有序开展。

一个酒厂、三个小酒坊,现在的重点是统一酿酒工艺,保持长夏特酿的统一风味,这个问题只能在酿酒过程中来解决。

闻晴在这里看他们酿了几窖酒,又品尝了以前的陈酒,感觉做基酒的问题不太大,最后定下二分厂的酒窖扩张目标是1000口,三个酒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