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别山地区的工业革命梦(2 / 3)

周围的绅缙们听到这些议论又开始骚动起来。为了平息事态,苏星云直接向安徽巡抚申请了两百只枪证,并带着这些枪在地主家门口光明正大地走了一圈。这一举动让濉溪附近的绅缙们安静了下来,但却引起了天下绅缙们的哗然。

苏星云仿佛给他们送上了一个把柄,一时间,关于苏星云聚众造反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向朝廷。然而,慈禧看到这些奏折后,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乡里瞎闹,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显然,在清朝的上位者眼中,苏星云的行为不过是刚从海外回来、特立独行的傻帽行为,与造反毫无关系。

真正想要造反的人又怎么会光明正大地拿出枪来炫耀呢?更何况还是在乡间的对手面前。悄悄攻打县城、拉起队伍才是造反的正确步骤。尽管如此,慈禧还是下令将钢厂的多支枪收回,并要求淮北地方不得骚扰钢厂的正常建设。

慈禧太后如今对洋务派搞实业建工厂的那一套已无兴趣,她在权术上可是高手。最近,强学会提出了“皇帝主政改良”的口号,这让垂帘听政的她感到十分敏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甲午战争前,我或许还有意放权,但甲午之后……”慈禧心中暗道,“我对光绪那孩子的能力算是彻底失望了。他没本事当皇帝,居然还怪到祖宗的法度不行,想要变更祖制,这岂不是要动摇我大清的根本?”

她回想起雍正皇帝当年的做法,雍正有兵有权,生前尚能强力推行新法,可雍正一死,旧势力便立刻反扑,将雍正的政策扫得一干二净。乾隆皇帝继位后,立刻被那些掌控舆论的旧势力捧上了“千古一帝”的宝座。

“光绪如今挑战的势力,自然不如雍正时期那般强大。”慈禧沉思着,“但如今的清政府,也早已不是雍正时期的模样了。能保持对地方的威严,不让地方大员反叛,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时,身边的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老佛爷,那您看……”

慈禧摆了摆手:“且再看吧,看看这风云变幻的朝局,究竟会如何发展。”

清朝留下的这一系列烂摊子,苏星云实在不愿意涉足。他心中明确的计划是迅速建立起一个工业基地,以便在大别山区的革命队伍出山之时,能够迅速接手并实施一场彻底的劳动阶级大革命。

“工业建设的关键在于人,而非资本或设备。”苏星云深谙此道。二战时期,欧洲与日本虽遭重创,却依然能够迅速崛起,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在另一个位面,中国在2008年的崛起,其根本原因正是过去三十年广泛实施的义务教育结出的硕果。

如今,金钱和技术对苏星云来说都已不再是问题,他唯一关注的便是人才。清朝虽然技术落后于西方,但差距并不悬殊,仅约十年之久。到1899年为止,清朝的洋务派已成功建立了三十个兵工厂。这些工厂有能力在获得新式武器(战列舰除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仿制出来,这一点与后世的中国颇为相似。然而,唯一的问题在于糟糕的管理,导致这些武器无法实现量产。

“如果清朝能像后世的中国那样,将所有工业品的价格压至白菜价,那么清朝又岂会灭亡?”苏星云心中感慨万千。

为了迅速聚集人才,苏星云开始四处奔波,邀请各路工匠能手共进晚餐。几场饭局下来,他郑重承诺:只要这些工人能来到他的麾下,生产出的产品挂上清朝制造局的牌子销售,他便会给予丰厚的回扣。

“清朝现在的官办企业,简直是上面撒钱、下面造假。”苏星云对这种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上面只管投钱提供原料,看到成品出厂就万事大吉,对工厂管理却一无所知。这种黑幕,简直是全世界的奇葩。”

在不经意间,苏星云已经汇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