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日本的小插曲(1 / 3)

一式火炮在完成升级后,虽名称依旧,但技术层面已媲美原时空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火炮升级任务完成后,苏星云又将注意力投向了一式火枪。对于采用定装金属子弹的二式步枪,苏星云坦言,这一步跨越得过大。

军火制造非单凭工匠的发明创造就行。在创新方面,中国的工匠绝不逊色于他人。例如,在康麻子时代,戴锌凭借隧发结构制造出了28响连珠枪,这种枪械已初具现代机枪的雏形。而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未被“唯有圣贤文章高”的观念所束缚,加之元朝对儒家学者的打压,工匠阶层尚未遭受社会的广泛歧视,这使得苏星云推崇技工的政策得以顺利推行,毫无社会阻力。

苏星云展示的最新成果是一支后装纸壳隧发枪。这种枪械采用纸壳子弹,从后部装填,通过专用的火药角筒向药池中添加火药,再用摇柄封闭并固定药池。随后,使用燧石点火发射。射击时,白烟从枪口和药池的密封缝隙中冒出。这种火枪的平均射速为一分钟四发,每七发会出现一次哑火,极限射速可达一分钟七发。这种火枪的设计源自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对苏星云来说,重现这一技术并不困难。原本手工制作导致的精度不足和漏气问题,在机械标准化加工下得到了有效控制,虽未完全消除,但已降至可接受范围。然而,这款后装枪最终未能定型,主要原因是携带火药角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

最终,纸质火帽和纸壳子弹成为了改进型的标准装备。苏星云最初设想的二式火枪是设计为使用全金属子弹的,但在技工们的不懈努力下,尽管成本高昂,这一设想还是得以实现。然而,高昂的成本使得这一大跃进式的尝试遭遇了困境,因为当时的冲压器械难以大规模生产带有中央底火的金属弹壳,每次射击都如同制作艺术品一般精细。苏星云的黑科技提前问世,却面临着无法普及使用的尴尬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重新设计了弹药。通过在两个纸片之间均匀涂抹雷汞,制成了廉价的纸质火帽,并采用了针尖发火的方式。这种外包防水漆的纸质子弹开始服役。尽管新型的二式火枪底部存在漏气问题,且不能在水中使用,但它满足了大规模装备的条件。于是,二式火枪的大众化版本应运而生。领地内的一式火枪大量进行了改版,这是继几年前长枪改为火枪之后,领地内的第二次大规模换装行动。

至于费心费力反复冲压的金属子弹,现在完全是机枪型号。

-----------------分割线--------------------------

在苏星云紧张筹备明年战争时,远处的日本引起了他的注意。实际上,情况并不严重,就像玩红警时小地图上闪现的红色标志,提示你受到了攻击,但当你细看时,发现不过是敌军的轻微骚扰。

此时,南朝的后村天皇在得到苏星云这个外来势力的干预后,命运开始好转。受到共合军领地廉价钢铁器具的吸引,一些大名开始转变立场。

原本依赖天照大神子孙身份维生的南朝天皇开始崭露头角。他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使得日本的铜矿被大量开采,并统一卖给共和军势力。苏星云提供给天皇的代理人一定的回扣,使他能够更有力地控制领地。然而,由农民组成的弩军,除了接受了简单训练外,本质上仍然是垃圾。

1347年冬季,南朝的弩军在取得一次小胜后,将战线向北朝首都方向推进了几公里。在日本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这确实是一场战役级别的胜利,若能多次取得这样的胜利,北朝的防线很可能会崩溃,因为当时日本的南北两京之间的距离仅有几十公里。然而,出身公卿阶层的南朝指挥官很快乐极生悲。

来自北朝的足利尊氏,作为推翻镰仓幕府的猛将,历经数十年的战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