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战争准备一刻也没办法停歇(1 / 3)

公元1347年,刚刚成功占领济州岛的共和军,正紧锣密鼓地在岛上兴建堡垒,并设立物资中转站。随着东北岛基地的建立,再加上苏星云不断加大对岛上的投资力度,这片土地在华北移民的辛勤耕耘下,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华北移民原本就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得益于粮食和铁器的充足供应,很快就将济州岛打造成了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济州岛的本身也有很多优势,由于日本海是一个相对内陆性的海洋,潮汐落差较小,风浪也不大,这使得海上交通相对便利。

然而,原时空中,日本为了防范渡海而过的女真人劫掠,在对岸设置了重重关卡。那么,生产力低下的女真人究竟是如何渡海的呢?答案是木筏。尽管日本海的风浪相对较小,但东北冷流入海时仍会掀起季节性强风暴。在这片海域航行并非毫无风险。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商船只能沿着大陆海岸线行进。随着济州岛中转站以及朝鲜半岛附近一系列岛屿被共和军成功拿下,来往的商船逐渐增多,这片航道也随之变得繁华起来。

之前人们将这片海域称作日本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苏星云势力的扩展,鲸海成为了这片海洋在这个特定时空中的正式名称。

鲸海为东北岛基地提供了宝贵的渔业资源。为了利用这个资源,东北岛基地特意设立了一个船厂,专门用于捕捞鱼类。不仅增加了渔业产量,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到了公元1347年夏季,东北岛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其中仅依靠渔业资源养家糊口的人口就高达一万五千人。此外,东北岛上还发现了几个煤矿,开始产煤,进一步丰富了岛上的资源种类。

东北岛所提供的战略物资种类繁多,涵盖了鱼类、煤矿、粮食、马匹以及炸药等多个领域。

而比东北岛基地更久海外基地,如今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在台风来临前夕,海外基地的人口数量终于突破了一百二十万大关,一举超越了黄州主基地,成为苏星云势力范围内人口最多的领地。

海外领地与东北岛有所不同,其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海外领地南部地区——即高雄一带——铁矿的成功开采,以及三号钢铁厂的建立,海外领地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显着变化。此外,从基隆地区输送过来的煤矿资源也为提供了支持。

随着钢铁和粮食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外领地的经济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其整体实力已经隐隐有超越黄州主基地之势。然而,目前海外领地仍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匮乏。由于黄州领地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大量高素质人才被吸引过去,制约了海外领地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个情况,行政组的执政官提出建议,将行政中心从黄州基地迁往海外领地。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元朝威胁,还能促进海外领地的更快发展。然而,在苏星云看来,这个提议虽然合理,但实施困难。

首先,迁移行政中心对于黄州领地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等同于放弃了这片他们的土地,这对他们的士气和信心将造成严重挫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苏星云最终决定暂时搁置迁移行政中心的提议。

在苏星云的领地中,黄州基地的地位举足轻重。汇聚了110万人口。从巢湖到长江,再到长江南部的当涂县,随处可见林立的烟囱,这里聚集了36万工人,贡献了整个领地80%的钢铁产量。

不仅在教育资源方面享有优势,女性工作者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黄州领地仿佛是一个微缩版的以色列,一百万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四周强大的敌人。

作为行政中心,是苏星云势力范围内的精神支柱。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道精神长城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