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逃亡的魔法师(1 / 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来到了1345年。这一年,黄河的脾气依旧古怪,它在冬季枯水期时难得地安分守己,可一旦春雨降临,便又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开始酝酿着新一轮的泛滥。据预测,今年夏天,黄河又将肆虐成灾,给中华儿女带来深重的苦难,仿佛一道无情的血沟,在他们的身上划下深刻的印记。

元朝统治者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天灾似乎并不以为意。毕竟,受灾的并非蒙古贵族,那些过着奢华生活的统治者们,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去拯救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百姓。脱脱宰相虽然对此事有所关注,但他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出于维护元朝统治的稳定。他担心流民聚集在一起会引发叛乱,同时也会影响元朝的税收。因此,他才对水灾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心。

然而,治理黄河的代价实在太大,远非元朝所能承受。于是,他们采取了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分散流民,并通过频繁的屠杀来减少不稳定人群的数量。这种方法虽然残酷,但在蒙元统治者看来,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蒙古人对待汉人的态度,简直就像是对待牛羊牲口一般,充满了蔑视与不屑。在元朝,不学习汉语的人甚至可以当官,这足以看出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轻视。整个元朝官场,九成九都是蒙古人,汉族人在这个政权中几乎没有地位可言。

对于蒙古人来说,天灾不过是一场游戏,死去的又不是他们自己。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如何消除潜在的威胁。因此,他们不惜采取最极端的手段来减少人口,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幸运的是,现在有了苏星云的南下政策,这为蒙古官员提供了新的减少人口的途径。杀人毕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苏星云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苏星云以每人一两银子的代价购买这些流民,虽然老弱病残不算在内,但苏星云却要求元朝官员将这些无用之人免费送给他。对于蒙古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在他们眼中,这些老弱病残根本就是垃圾人口,既不能干活赚钱,还要耗费粮食和资源去照顾他们。现在有人愿意免费接收这些“累赘”,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

于是,在这种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苏星云成功地接收了大量流民。虽然这些流民在蒙古官员眼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在苏星云看来,他们却是宝贵的资源。

这条贸易路线为那些原本打算花费巨资请军队来清理流民的官员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财源。人口贩子苏星云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大肆收购人口,虽然手段并不光彩,但却实实在在地救下了无数条生命。在当时,能够与蒙古人进行这种交易的人寥寥无几,而苏星云正是其中之一。他的武力背景确保了双方交易的公平性,同时也使得这种交易对双方都无害。当然,这里的无害性仅限于蒙古人的认知,毕竟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对海外领地的具体位置还一无所知。

公元1345年上半年,在苏星云的大力推动下,飞剪船的制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他的努力下,年前竟然成功下水了四十艘飞剪船。这些船只被用于疯狂地运输四十万人口前往海外领地。得益于金属粮票的发行,这四十万人口得以迅速融入苏星云的势力范围,并成为了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种疯狂扩张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造船所需的木材并非随意可得。在古代,造船用的木材需要经过数年的风干处理,以确保其彻底失活。苏星云虽然从网络文学中了解到了这一点,但他的炼焦厂中的煮木板大锅却让船匠们对此半信半疑。毕竟,这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效果。

此外,苏星云采用的流水化作业方式在造船业中显得过于先进。传统的造船方法是一艘一艘地建造,在建造过程中逐步加工木料,因此每艘船上的木板都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