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赵大郡主 别来无恙(1 / 4)

公元 1343 年的春天,新的一轮扩张尘埃落定,苏星云的心思再次聚焦于领地内的工业发展。这一轮军事冒进过后,他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领地沿长江江北铺展,东北直达巢湖东部如今的含山县与和县一带,西南囊括无为县全境,逼近铜陵,西北则占据了舒城县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江南,苏星云却不敢再有丝毫冒进,只是紧紧把控着马鞍山矿区。

湖东会战,虽说打掉了江淮元军的威风,却也将苏星云囤积的弹药消耗殆尽。刚挑衅完一个行省,苏星云哪还敢再去招惹另一个行省。况且,江浙行省的精锐军事力量离苏星云的大本营近在咫尺。

河南江北行省之所以没有全力对付苏星云,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的势力范围位于本行省的边缘地带。倘若苏星云在江南轻举妄动,杭州的大批精锐骑兵定会让他明白何为自寻死路。 这一轮扩张,苏星云不仅收获了广阔的领地,人口也大幅增长。

这一次,他治下的人口猛增到七十万之多。如此众多的人口,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妥善安置与消化。此时,苏星云已然将无为县的煤矿牢牢掌控在手,在他科学有效的管理下,采矿工人们干劲十足,热情高涨。随着蒸汽机的投入使用,煤炭采掘的规模日益扩大,大量的煤矿顺着长江滚滚而下,有力地支撑着马鞍山对岸的钢铁工业。

与此同时,在无为县本地还惊喜地发现了铁矿,于是,大批的钢铁工人和技术精湛的技工被苏星云调遣到这里,准备筹建第二座钢铁厂。 不过,得到这一切并非毫无代价。苏星云深知,自己目前实力的迅猛发展已经快要触碰到元朝的底线。倘若没有特殊的变故,倘若他再有任何不合规矩的举动,等待他的必将是全面战争。遥想会战之前,苏星云意气风发地组建了五千人的火器军团,还有那即使放在拿破仑时期都堪称强大的炮兵。那时的他,自信满满,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半壁江山唾手可得。

可一场会战下来,他才深切地体会到半工业化军队的惊人消耗。自己的军队固然强大恐怖,但以领地的底蕴,最多也就能够支撑这样的军队发起两三次大规模作战。倘若元朝不顾一切地大规模征召炮灰,那自己可就真的陷入绝境了。 为了缓和与元朝之间紧张的关系,苏星云接受了元朝的招安,答应前往外地任职。虽说这一系列官场程序走完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好歹给了苏星云一个缓冲的机会。

但他清楚,必须未雨绸缪。当下,陆地军团的建设基本维持原样,大量的劳动力转而投入即将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同时,为了一年后海边产业的顺利建立,苏星云开始大规模地囤积各类物资。 苏星云选择在海边的如皋县发展并非偶然。由于化学工业的蓬勃兴起,氯化钠这种物资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工业的需求。按照当下的食盐生产技术,成本如此高昂的食盐用于工业生产,必然会亏得血本无归。好在苏星云有特殊的手段获取资金,暂时还能支撑。但想要扩大食盐的进口量,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获取食盐产地,进行工业化产盐势在必行。 为了未来新建晒盐厂的顺利建成,水泥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而且,海边众多的造船工匠以及珍贵的造船技术资料,都被高薪聘请、高价收购而来。如今可不是 21 世纪,海边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内陆,除了几个大型的对外港口,其余生活在海边的人普遍向往内陆。这个时代来到海边讨生活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上一辈在内陆失去了土地,迫不得已才来海里谋生。当外贸组开出有房分、高薪、子女免费教育等优厚条件后,造船匠们几乎没有受到乡土意识的阻碍,纷纷来到苏星云的领地工作。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毫无乡土情怀,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海边已经拥有了土地。

但苏星云提出了 “打工” 这一概念,也就是将船匠和他们的家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