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土地革命,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河南江北行省高层的轩然大波,蒙古贵族们纷纷跳脚,联名上书告状,他们背后的势力之庞大,让上级不得不连发急令,催促莫日根迅速剿灭这股“匪患”。莫日根迫于压力,不得不提枪上马,但军粮的短缺却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为了应对困境,莫日根忍痛削减兵力至五千精锐,并下令沿途官员必须全力供给军粮。然而,这道命令却像一块烫手山芋,让沿途的管粮官们左右为难,愁容满面。
庐州的官员,堪称其中的“智多星”,他灵机一动,上演了一出“自焚粮仓”的苦肉计。不仅将粮仓付之一炬,还大义灭亲,将管粮官斩首示众,随后自己亲笔撰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请罪书,并附上大半家产以示诚意。这一招,不仅巧妙地避开了追责,还赢得了上级的些许同情。
其他几个同样陷入两难的主官,见状如获至宝,纷纷效仿庐州官员的做法,纷纷递上自己的请罪状,一时间,粮仓“走水”的报告如雪花般飞来。
莫日根初看这些报告,气得差点没骂出声来,但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结合自己粮仓失窃的遭遇,他逐渐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个案,而是一场波及广泛的粮食危机。能在戒备森严的粮仓中悄无声息地搬运走如此大量的粮食,且非一家所为,这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组织。至于这个组织的真实实力与目的,莫日根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寒意。
莫日根在收到官员“孝敬”的家产后,紧急从江南调运了一批粮食回来,同时加强了粮仓的守卫,日夜轮班,生怕再出半点闪失。这一折腾,原定的出兵日期硬生生地被延后了一个月,让莫日根心里憋着一股火。
而这一个月里,苏星云可没闲着。他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于是把重心放在了新占领区的制度建设和巩固上。同时,他还将护村队的规模扩大到了五千人,虽然手里有火药和新建的枪械,足以支撑起一支万人军队,但时间紧迫,他不得不做出取舍,优先确保队伍的战斗力。
在总结战争经验后,苏星云敏锐地发现了军队的不足之处。他首先想到了斥候部队的重要性,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情报收集和敌情侦察变得尤为重要。于是,他精挑细选了一批缴获的马匹,组建了精锐的斥候部队,并召回了在外贸组历练的王天柱,以及一批经验丰富的精悍人员,共同加强斥候力量。
此外,苏星云还注意到了指挥官视野受限的问题。他自己因为特殊能力“太阳之力”加持,身体素质超群,实力也远超常人,但在指挥大军时,这种个人优势无法惠及全军。随着队伍规模的扩大,指挥官们往往因为视野不足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立即组织后方科研人员紧急攻关,赶制了一批望远镜,并迅速分发到各级指挥官手中。
苏星云看着已壮大至五千人的火器部队,“护村队”这个名字他觉得不合适。护村队这个名字格局太小,在蒙古士兵正面交锋,士兵总觉得自己是乡野间的“匪军”,气势和自信便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初入军营的新兵,对官军的畏惧之心还未完全消散。
于是,苏星云决定给这支队伍换个名称,一将队伍名字改为共和军”。他亲自向士兵们解释了“共和”的含义,强调这是农民与工人携手合作,共同建设一片美好家园的愿景;而“共合军”,则是他们的保卫者。
共和军的成员,大多出身于底层农民,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几年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潦倒到逐渐富裕,由于部队里强制识字,士兵们大多明白事理啊,知道现在生活的改变是来自于什么,加上苏星云有意识的引导。共和军上下对现行的体制以及建立它的苏星云表示了坚决的拥护。
关于军旗的设计,起初军官们纷纷提议,旗帜上应大书一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