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夫妇看店(2 / 2)

要来官府登记,过几天他便查看颜氏名下有多少田地。

“对了,大人,我们这一趟出行又发现了两种新蔬菜,种子已经带回来了,其中一种已经种下,等大人去村里挖红薯的时候可以到我们家菜园子瞧瞧。”

闻言,陈庸眼睛一瞪:“真的?又有之前没吃过的新鲜蔬菜?产量如何?”

莘野余光看了看言薏苡,见她没有要细说的样子,瞬间猜到她的答案,轻笑道:“大人,我们也是第一次种,产量如何还得等收获才知晓。”

“对对对对,呵呵呵呵……”陈庸先是尴尬地笑了笑,而后一想到又有新的品种蔬菜,百姓们又有口福了,笑着笑着就大笑起来。

言薏苡与莘野面面相觑,这……笑点在哪儿?

等陈庸笑够准备离开时被言薏苡叫住了。

“阿野媳妇,可是有事需要本官帮忙?”

言薏苡微笑着点点头:“确实有一事需要劳烦大人,是这样的,今天上午我们店里来了位客人,因为糕点还没熟,我们答应等糕点熟送去她家里。

当我们闻及地址时,她说了是‘城西水木街街尾倒数第三家,院子种了一棵梨树’,之后我询问爹后,他说咱们曌国大部分都是这样介绍自家地址。

于是,我在想,如果家里没有特别的地方,要如何介绍具体的家门?

突然间我灵光一闪,咱们是不是可以普及一下门牌号呢?百姓们不识字暂且不谈,不识字记住数字可以问,不行就再和现在一样介绍自家地址,但要在前面加个门牌号。

多一个标志,也能多一个确定的方式不是吗?”

陈庸虽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但做好了,确实更方便。

“大人只需要下令,制作木牌的材料工钱和请先生写字的银钱,大人可以募捐,我们李记杂食铺率先捐出10两白银,如何?”

陈庸粗略算了一下,古阳县管辖的所有记录在册的户口,请木匠和写字先生的工钱以及材料钱,估计用不到一百两,李记杂货铺已经捐出十两,剩下的需要不多,募捐并不难。

陈庸点头:“你这个主意甚好,待本官稍后便回去召集官员们商议。”

言薏苡笑了笑,余光撇到为数不多的红薯菜:“大人,红薯菜暂时已经没有了,这些您带点回去吧。”

陈庸笑了笑:“哪能次次都拿百姓的,你们的好意,本官心领了。”

说着,陈庸付了钱,提了两斤红薯菜,乐呵呵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