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干部把擦干净的椅子送到曾华屁股下,曾华缓缓坐下,心平气和说:“杜医师,先坐下,不要害怕,抬起头来,看着我,再回答我几个问题,好吗?”
杜壮仍木然呆立,不敢落座,慢慢抬起秃头,碰到曾华明亮的眼睛,又赶快低下去,神慌心虚说:“曾书记,您请问。”
曾华说:“第一个问题,村医的职责是什么?”
杜壮小声信口答道:“为群众看病、治病。”
“很不全面,看病、治病仅是极小一部分职责。杜医生,你是想当然答的,”曾华叹息摇着头,“转过头,看看背后墙壁上挂着的牌匾。”
杜壮转过身,抬起头,望着墙上挂着的《村医职责》牌匾,白底黑字,十分醒目。他锃亮的秃头汗珠密布,脸上的汗水汩汩流出,羞愧难当。
“村医只有知晓自己的职责,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曾华转移问话,“杜医师,桐漯村有多少户,多少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多少?共多少人?”
杜壮犹豫片刻,麻起胆子回答:“全村可能有215户,8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约是53户,估计是160人。”
曾华摇摇头:“杜医生,回答数字提问,是不能说可能,大约和估计的。”
“你回答的数字没有一个是准确的。”
杜壮手足无措,无地自容,恨不得钻地逃遁。
赵生财提着一桶满水、拿着湿漉漉的抹布、拖把进来,曾华说:“生财,杜医师对桐漯村的基本情况不熟,你来回答。”
赵生财放下桶,把抹布和拖把交给其它的村干部,搔搔板寸头发,自信地回答:“我村共有209户,8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是57户,计173人。”
曾华点点头:“赵书记回答正确,杜医师,记住了吗?”
“记住了,曾书记。”杜壮羞愧无比地点头应道。
曾华歪着头继续问:“桐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25种大病的有多少人?患30种大病的有多少人?”
杜壮勾头想了半天,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曾华和蔼地说:“杜医生,你不仅是村医,而且还是桐漯村贫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的签约家庭医生吧?”
杜壮点头说:“是的。”
曾华和善说:“杜医生,我随后提的问题,请你简单如实回答,行吗?”
杜壮犹豫几秒,咬着牙说:“行。”
“桐漯村贫困人口中,慢病患者有多少户,多少人?其中签约了多少户、多少人?”
“不知道。”
“家庭签约医生有哪些服务内容?”
“不知道。”
“什么叫‘治未病’?”
“不知道。”
曾华一连串不间歇的提问,不仅把杜壮问得张口结舌,呆若木鸡,也把刘善、张美凤、周良生和赵生财等惊得瞠目结舌。
问题看似是曾华随口而出,但实则不易,必须对国家、省、市、县扶贫攻坚的医疗政策了然于胸,对村医、签约家庭医生的具体职责和服务内容掌握到细致入微。
刘善、赵生财等闻所未闻,不甚了了,即便是专业人士一般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离开手头资料,根本不知如何应答。
张美凤想,曾华工作千头万绪,早出晚归,各种烦事缠身,看似简单的随心所欲提出的医疗扶贫政策,不知他花了多少时间,费了多少功夫,才能达到如此之境地。
曾华也颇感欣慰,来柏城镇赴任之前,到县城几个街道的村卫生室的调研努力没有白费。他看着冷汗淋漓的杜壮,循循善诱说:“杜医生,懂政策,才能不迷失方向。知职责,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