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明新的军制(2 / 3)

制后,整个人的眼睛都开始放光,下意识的赞叹道:“太孙殿下真乃神人啊,如此改革之后,地方军与边军就可以彻底分开,在保持边军的战斗力的同时,还不至于让士兵完全脱产,实在是妙啊。”

朱雄英也很无奈,现在大明的粮食产量虽然比之前高了不知道多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井喷。

现在玉米、番薯、花生、辣椒、烟草、马铃薯、木瓜、番茄、南瓜、向日葵、菠萝等农作物还没引进,根本无法让军队实现完全的脱产,看来是时候让郑和准备下西洋了。

一旦玉米和马铃薯引进大明,那百姓就完全不怕吃不饱肚子了,当然,眼下还是应该以改革军制为主。

朱雄英轻咳一声,循声问道:“诸位可对新的军制有什么异议?”

众人在沉思片刻之后,都纷纷在新的军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讨论,终于将一些存在的小问题都解决掉了之后,新的军制也彻底形成。

从此之后,五军都督府只负责边军与水师,地方军则归兵部节制,京营直属御前,自此兵部的权柄大大增强,但是王建国的脸上没有丝毫兴奋,只有淡淡的紧张感,毕竟全国有十九个行省,每个省的都司有五万人那就是将近一百万大军,这个数字实在是有些惊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回去之后,他就要遴选各省都司的指挥佥事,每一个都是正三品的武职,而且手握大权,容不得半点马虎啊。

朱雄英也知道他现在的压力,没有让他继续参与北境防线的部署,而是让他先行返回京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军制改革身上。

至于北境三省的三支新军嘛,镇北军自然是交给朱棣,天策军则是继续交给傅友德,靖安军的建制已经被打残了,目前还没有新的合适的人选,朱雄英只能将目光看向李景隆道:“九江,现在靖安军的建制已经被打残,需要一名主心骨重新将靖安军组织起来,你可愿意担起这份职责?”

李景隆从朱雄英穿越过来开始就一直跟在身边,几乎从来没有分开过,所以将他留在北境朱雄英心中也是万般不舍。

但是目前根本就没有够的上品级的将领能够执掌靖安军,李景隆现在是曹国公,而且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军功也足够应酬,所以他是不二的人选。

李景隆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红着眼眶道:“殿下放心,末将一定带好靖安军,在最短的时间内,重现靖安军的战斗力。”

朱雄英欣慰的点了点头,众人这才散去。

第二日一早,朱雄英也没闲着,与孔士行一起将北境防线的想法落实,既然北元有个所谓的七城防线,孔士行就以阿尔泰城和赛音山达为基线,在这片土地上另起十座城池。

十二城互相呼应,前后有序的坐落在草原上,不给北元人一丝突破防线的机会。

两人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一时之间心中都有些感慨。

朱雄英看着孔士行布满书生气的侧脸道:“实在是很难相信,你这个衍圣公会在军事上有如此才华。”

孔士行闻言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声音散漫道:“也很难想象您一个长在深宫中的太孙殿下不止能够在文学上开宗立派,在军事上也是天马行空,说实话,我从来不相信会有天生圣人,没有后天的努力,就算再有天赋也是枉然,但时您所取得的成就真的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说到这里的时候,孔士行的语气已经变的很困惑,甚至不解,随后苦笑一声:“说来不怕殿下笑话,在遇到殿下之前,在下自诩是天下第一天才,但是见到了殿下之后,才始知天外有人,人外有天啊,就连您身边的黄海侯,才华也绝对不在我之下啊。”

朱雄英听着孔士行的感慨,一时之间陷入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