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的长安城与唐代不同,虽然城池规模同样很大,可真正的长安城内大部分的面积都是宫殿。
单单是着名的未央宫与长乐宫就占据了城内近一半的面积。此外还有桂宫,北宫,明光宫等大型宫殿群。
城外还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建章宫,以及面积更大,据说横跨数县,长达三百里的上林苑。
与其说汉时长安城是一座城池,不如说更像是一座庞大的皇宫与官府机构聚集地。
长安城内的勋贵大臣,一般都是居住在包括戚里在内的一些高档聚集点。而城内的普通百姓们,则是大都居住在城东北隅宣平门附近。
文献记载,长安成内有八街(纵街)九陌(横街)如棋盘一样将全城分割为若干住宅区。
而这些住宅区又被分为包括戚里在内的一百六十个闾里,被称为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
城内的百姓大都是手工业者,以及各处官衙的雇员。许多人都是在少府与武库工作。
很明显,这个时代的长安城并不具备完整的城市功能。而且城内也没办法住下数十万的人口。
真正的情况是,西汉时期有一种千年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制度,陵邑制度。
陵是陵墓,邑是城市。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依托陵墓的城市。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五陵少年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这些诗词之中所说的五陵,指的就是西汉时代位于长安城外,渭河对岸的五座陵邑。
汉高祖刘邦和吕雉的长陵。
汉惠帝刘盈和张焉的安陵。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
威名赫赫,规模最大,被称为华夏金字塔,还有卫青与霍去病陪葬的,属于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最后一个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当然,苏辰来到的这个时候,茂陵还在建造之中,而平陵更是没有影子的事情。长安城外最重要的城市群就是长陵邑,安陵邑以及阳陵邑。
当初刘亭长夺取天下,定都长安城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尤其是关东地区更是此起彼伏的有叛乱发生。
像是十几个人聚众喝酒,喝高了之后就敢跳桌子上扯旗子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叛乱,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至于原因那是非常简单,这个时代的华夏人还没有被维护统治的儒家yan割血性。
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着名的魏武卒与赵骑士就来源于此。
齐鲁大地虽然是儒家大本营,可这个时候他们并不是主流,齐鲁之地的技击之士天下闻名。
至于南边楚国,楚汉争霸才过去几年,那边对刘亭长的忠心真的是包裹在一个大大的问号之中。
整个关东都不让人放心,所以刘亭长就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豪强人家,连人带家眷以及整个家族全都迁徙到了关中,侍奉自己的陵墓长陵。并且在长陵周边修建了城邑,让这些人居住在城邑之中。
之后几代帝王纷纷效仿,每隔几十年就来这么一次割韭菜,将关东的豪强之家全族都给迁移到了关中,形成以陵邑为中心的卫星城市。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那是因为普通的泥腿子们叛乱无所谓,乡下的亭长就能摆平他们。
可这些豪强大族却不同,他们家人亲戚众多,还有着大量的仆役佃户,一旦作乱拉起成千上万的人马并非难事。
而且泥腿子们作乱,大都是拿一些刀枪箭棍,身上撑死了能有几件皮甲。面对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抵抗之力。
可豪强大族却不同,他们有财力准备真正意义上的铁甲,并且配备强弩与马匹。那战斗力就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