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三 变法(3 / 4)

玄德 御炎 4514 字 4个月前

所以他来说这两个学派的不足之处,更有一种苦主在控诉的感觉。

苦主都控诉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更别说人苦主还是皇帝了。

刘备就用这种优势身份,对天下人控诉儒家学说的不足。

那一字一句都是斑斑血泪。

他说他遭到背刺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是靠教化是无法使人心向善的,掌握了经学传承的人尚且会做出卑鄙无耻的坏事,起不到表率作用,又怎么能要求学子们去做道德楷模呢?

自己做不到,还让别人去做,这样卑鄙无耻的事情一再发生,还是发生在第二帝国的上层,这让刘备感到痛心疾首。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充分证明了儒学治国的局限之处。

正好他也放弃了《左氏春秋》的传承,放弃了儒学的传承,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停止以儒家学说单独作为国家指导思想。

自董仲舒以来大汉朝廷近三百年的独尊儒术的思想格局,就此画上句号。

之所以不是废弃,而是取消单独的资格,主要也是因为儒学当中有很多值得采纳的东西。

儒家学说中的宽仁之道与重视教育的内容,是其他学派所不具备的。

只是单纯的采用儒学治国,片面强调仁德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东西,才会让儒家学说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这不是先人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决定博采众长,兼听各家学说的优秀之处,全部采纳,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指导思想体系,用以取代单一的儒家思想指导体系。

至于采用什么其他的学说来进行补强,刘备则认为没有规定,什么学说的什么内容合适,就应该拿进来补强,所有好的东西都应该拿过来,而不应该囿于学派、门户之见而对优秀的内容视而不见。

在刘备的设想中,大汉第三帝国的思想风格就讲究一个打破门户之见,兼采众长,不固定采取某家学术,而要展现出一定的学术自由的味道。

就比如法家,法家的确失之刚猛,但是秦的覆亡并不能完全怪罪法家,也有很多统治者的因素和当时的时代因素。

法家的很多东西的确严苛,但是法家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以及对人性的剖析和约束,还有反对复古、认为世界朝前发展的世界观,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

反正刘备现身说法,认为自己遭到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背刺就是儒家人性观的破灭。

他们自己都做不到自己所说的那些,还一味的要求宽仁,想来只是对他们自己的宽仁,对待其他人,就是要多严苛有多严苛了。

他们自己犯了错,罚酒三杯就过去了,而与他们作对的人恨不能挫骨扬灰。

这一点就正好佐证了刘备之前决定扶正《汉律》而罢黜“春秋决狱”的事情,由此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大量的争论。

并且得到了相当数量的赞同意见。

哪怕本身就曾是儒家的学子,但是在此时此刻这个变革的时期,他们也没有把屁股坐死在儒家这边,而是跟随刘备一起深刻的反思独尊儒术这些年来的社会乱象。

只能说汉儒还远没有到明清那种僵化刻板的状态,他们还是善于反复横跳的。

另外,刘备也在《嘉德通义》里明确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指望世界一成不变,是愚蠢的。

在他看来,世界是不断朝前发展的,他深刻的赞同法家在世界观上的看法,认为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他尤其欣赏商鞅明确提出的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也非常欣赏韩非所提出的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的主张。

他坚决不赞同遇事就向古人要智慧,由此更进一步的批判了春秋决狱,把春秋决狱一脚踩在地上,还狠狠的跺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