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的小灶,但是光禄寺的饭要是太难吃,被臣民调侃,他也脸上无光。
在光禄寺吃饭的不是宫女内侍之类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官员,比如翰林院和内阁的官员,比如医官教习官等等,这些都是官员,吃得不好出去是要说闲话的。
于是萧如薰下令允许吃饭的官员对厨子进行投诉,觉得哪个菜太难吃了,就向光禄寺官员投诉,可以追究到做菜的厨子身上,两次被投诉就可以被审查到底是怎么进来的,等着治罪。
自此,光禄寺的官员和厨子们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吃饭的人却有了口福。
审计司的官员还翻箱倒柜找资料,专门做了一番统计,计算前明万历年间平均每月宫廷内花在吃上面的钱约莫有一万两千二百二十六两之多,每天约四百二十一两银子用在内廷的吃喝上。
大明的银子可比满清的银子值钱的多,很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见过银子。
对于平民而言,一般来说五两银子过一年是正常的。
银子的购买力极高,一两银子足足可以买三百七十七斤米,肉食的话,一斤猪肉02两,一斤羊肉015两,一只大鸡05两,一只大鹅2两。
等于一两银子可以买五十斤猪肉,可以买六十六斤羊肉,可以买二十只鸡,可以买五只鹅。
这些银子光是拿来买猪肉每天就能买两万一千斤,米能买十五万八千多斤。
这还只是内廷消耗,内廷的皇家和宫女内侍们在吃上面的消耗。
不算光禄寺做的饭菜,光禄寺做的饭菜宫人是没有资格吃的,他们只能自己领禄米自己在宫外做好然后抬到宫里热热再吃。
光禄寺只给有身份的人做饭,比如皇帝皇族,比如一些臣子,在宫里面当差的人之类的,还有逢重大节日,光禄寺要操办宴席,光禄寺所消耗的银两可不比内廷要少。
但是嘉靖以来宫内贵人都不在光禄寺吃饭了。
光禄寺的饭菜那么难吃,是人都知道,起初是没办法,连皇帝都老老实实吃光禄寺的饭菜,更何况其他人?
可后来,从嘉靖开始,皇帝自己带头不吃光禄寺的饭菜,那大部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谁会去吃?
各宫嫔妃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太后太子公主之类的贵人们也不会去吃难吃的大锅饭,连后来皇帝都跟着太监系统开伙吃饭,足以证明有身份的人根本就不在光禄寺吃饭。
后期在光禄寺吃饭的只有那些刚刚做官没什么关系的小新人和不受待见的老古董。
这样一来,光禄寺所制作的饭食到万历年间已经没什么人吃了,存在感极度下降,逐渐被内廷伙食系统给取代了,内官开始掌控皇家的饮食,然而在消耗上却不见有多少下降。
内廷加外廷算在一起,每月几万两银子如流水一般花没了,可这其中到底是有多少是花到实处的,那还真不好说,就明后期那朝廷上下贪污成风的模样,能有三成被用在实处就很好了。
万历时期,皇帝一天能用掉十六两银子用来吃喝,后来逐步增多,到崇祯时,一天有二十多两银子,还仅仅只是皇帝一人,不算其他皇家贵族,太后妃嫔之类的。
真要算起来,那时候皇家一天用在吃上的怕是不会少于五百两银子。
大秦定鼎,分设御膳房,把皇族饮食从光禄寺的名义负责上也给剥夺了,彻底不和光禄寺玩,之后对原明各大宫内的人员进行清洗。
立国之前,内侍宫女就被沈一贯刷了一批,内廷大清洗之后,又被刷了一批。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五百多内侍和五百多宫女,后来宫中又招募了一批宫女,现在宫中内侍五百多,宫女八百多,加在一起也才一千三百多人,都在内廷系统内的专门食堂吃饭。
皇族人数少,又不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