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必须填补的遗憾(2 / 6)

尔曼提出,并且直到十多年后才会被证明夸克的存在。

换而言之。

在眼下这个时期。

你要是说谁都想不到中子之下还有结构那肯定不至于,毕竟这个时代早就脱离近代物理学的范畴了。

但如果把条件限制成了解这个结构有多深,知道它的意义有多重大,那么最终的答案显然就是只有徐云一人。

后世他和中科院花了无数心血,在发布会上近乎赌上了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让微观粒子中加入孤点粒子这么一颗新成员而已

但在如今。

尚未被物理学界发现的微观粒子,何止是一颗两颗那么简单?!

摆在徐云面前的,可是整个基础粒子模型!

而发现这些粒子的重要工具,便是剑桥大学的那台串列式粒子加速器。

诚然。

区区80MeV的能级,想要找到希格斯粒子肯定是白日做梦。

但τ子、Z/W玻色子和胶子的发现能级,却完全在它的运作范围之内。

同时如今的物理学界还在对杨老提出的杨-米尔斯场进行着缓慢消化,实验只能进行暴力破解,这个情况要一直持续到特·胡夫特横空出世才会停止。

所以不夸张的说。

虽然剑桥大学将那台加速器视为珍宝,但只有徐云才懂得它的真正价值。

如果这种机会都不把握住.

那徐云还是人吗?

“中子之内啊”

就在徐云心绪缥缈之际,一旁的钱秉穹忽然开口了。

但他询问的对象却并非徐云,而是表情有些微妙的陆光达:

“陆主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咱们国内对于中子的下层模型,似乎也做过一些分析研究吧?”

陆光达原本在想的也是这事儿,闻言立刻点了点头:

“没错,目前咱们原子能所理论室的朱洪元同志,以及BJ大学胡宁同志带领的项目组都曾经对这方面进行过研究。”

“其中胡宁同志研究的相对深入一些,在基本粒子SU(3)对称性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遗憾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没法继续下去——我们手上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一张强子质量谱。”

“在来基地之前我曾经和胡宁同志聊过一次,他将这个可能存在的模型称之为元强子——哦对了,咱们基地的何祚庥同志也参与过相关研究。”

“如今朱洪元同志他们一直在打报告申请,希望能够组织一次比较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与外界的学者进行一次讨论。”

“就算请不到海对面或者欧洲的学者,能找来霓虹、马来甚至巴基斯坦的也行。”

元强子。

听到陆光达说出的这个词,徐云的眼神便是微微一动。

很早之前提及过。

盖尔曼在1964年的时候曾经独立提出过夸克模型,但当时为了不被人打死,他死活管这玩意儿叫做数学概念。

这种能躲就躲的做法相当于后世流量被扒出来炒粉加鸡精了,但社交平台上却装死啥都不说,还跑去国外开演唱会卖惨。

后来随着丁肇中在1974年先生发现了J粒子,夸克模型才总算是被证明无误。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

当年的兔子们距离夸克模型,也仅仅有一步之遥罢了。

这个一步之遥便是元强子也就是层子模型。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60年代初,比现在晚个两年时间吧,全国粒子物理理论队伍仅有上百号人。

他们的祖师爷是赵忠尧院士,不过实际师承则大多是由张宗燧、胡宁、朱洪元三位院士传授。

例如后来赫赫有名的戴元本